智慧養殖 解決養殖業痛點 人先落地、人工智慧才能落地 看不到、量不到、控制不到是養殖漁業的三大痛點,現在養殖漁戶也能透過手機隨時了解養殖魚蝦在水下的成長狀況,進而減少不必要的勞力成本付出。開發出這套水下監控系統的海盛科技,又是如何將這些難以被E化的經驗變成可被電腦使用的資料?
產業 如何從零到有完成一個智慧醫療專案? 智慧醫療是近來極為熱門的關鍵詞,AIF專案團隊與心星生醫合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共同建置心電圖標注資料庫,從發想到這一步,AI技術團隊與醫師的跨域溝通磨合問題,該如何克服?
觀點 郭昶甫:科技只是輔助 醫病關係才是智慧醫療關鍵 醫療業與資通訊業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兩大產業,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大數據、雲端、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等技術發展,許多人開始期望借助數位與科技力量,帶動醫療照護產業轉型。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主任、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郭昶甫直指核心:「比起數據,醫師更重視醫病關係,因為那才是醫療的本質。」
人工智慧應用 從黑手走到AI也能養魚蝦!水產養殖業的華麗轉身 一般養殖蝦苗、魚苗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細心呵護,但可能因為氣候或種種因素導致整池魚蝦一夕間暴斃死亡,漁戶心血化為烏有。現在,藉由物聯網和人工智慧(AIoT)的導入,靠天吃飯的養殖業似乎出現了一線曙光!
人工智慧應用 睡出身體數據 床墊結合AI守護健康 看似傳統產業中的床墊,在加入AI之後,是否能成為產業革命?透過床墊結合人工智慧,能否幫助睡眠呢?如果加入心跳、呼吸、睡眠等睡眠數據,能不能幫助我們健康多一點管理呢?
人工智慧應用 不止豬臉辨識!AI助台灣豬農再升級 中國近年積極推動AI養豬,憑藉大規模養豬場,從中搜集大量數據建模。台灣也有不少新創企業躍躍欲試,嘗試將AI導入畜牧的場域,但是,台灣在豬隻規模小,資料相對少的情況下,該如何讓AI成為養豬「利器」?
企業個案 百年企業挑戰創新 董事長以身作則學AI 儘管年營業額早已突破百億,但福壽實業並沒有停止腳步,只是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想要創新,除了要面對內部的反對意見,還要勇於面對未知的賭注思考,這時候領導人的態度就很重要。
企業個案 奇美實業趙令瑜總經理專訪1》 推動人工智慧 奇美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人工智慧不只是奇美進行數位轉型的重要觀念與技術,推動產業AI化,更是奇美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因此不惜代價投入資源,運用自家廠區的閒置場地,全面翻新,協助建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期望的是從培訓人才的校區做為起點,延伸為台灣南部AI Hub,更進一步促成科技創新生態圈成形,讓南部的產業搭上AI這班快車,結合學界的力量和產業界一同打造實作平台,為台灣產業發展培育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