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 入股 Mistral AI 未來賽局勝敗在於生態系
媒體報導,半導體設備巨擘ASML將斥資13億歐元入股法國AI新創Mistral AI,成為最大股東並取得一席董事。此舉不僅是科技界的重大交易,更被視為歐洲企圖在AI領域抗衡美國、捍衛自身「科技主權」的重要一步。這筆投資的背後,不僅是資金與技術、硬體與軟體、半導體與AI的結合,更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下,各國企業佈局關鍵技術自主的決心。
同樣居於全球半導體關鍵位置的台灣,可能從ASML的投資決策觀察到什麼?
世界各國的AI焦慮:建立數位主權
長期以來,全球科技產業由美國巨頭主導,特別是在AI領域。從晶片、雲端服務到大型語言模型,美國企業幾乎掌握了從技術上下游到應用的所有戰略位置。這使得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對於自身在AI時代的可能邊緣化感到焦慮。例如日本《日經新聞》在2024年初報導即指出,生成式AI的出現不僅影響經濟的未來,更是改變國家間力量平衡的變革性時刻。從經濟安全角度出發,人工智慧已成為影響國家利益的因素。在全世界對人工智慧充滿期待的此刻,「如果我們更客觀地看待,可以看到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被美國壟斷。」
而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使得關鍵技術控制權不再只是科技或經濟議題。在半導體領域,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各國對關鍵礦物的爭奪,在在顯示科技與地緣政治的深度糾葛。AI作為新興的戰略性技術,其重要性不亞於半導體,甚至可能更高。特別在美國總統川普第二次任期一開始,就對全球展開對等關稅等打擊措施,使得各國也紛紛改弦易轍,開始尋求自我保護的方法。
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提出了類似「科技主權」、「數位主權」的概念,希望確保本國在關鍵技術領域不受制於人。例如,德國和法國推動的「GAIA-X」雲端計畫,也是為了建立歐洲自主的數據和雲端基礎設施。
ASML的長期策略佈局與磁吸效應
ASML入股Mistral,正是解決這種焦慮的具體方法之一。ASML不僅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更是高階EUV光刻機的獨家製造商,其技術實力無庸置疑。然而,在AI這場全新的戰役中,面對許多跨域競爭者來勢洶洶,雖有硬體優勢,但仍然必須佈局未來。掌握AI的核心應用,當然是在未來的科技競賽中保有競爭力的重要選擇。
做為歐洲估值最高的AI企業,Mistral AI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上向來被視為OpenAI的主要競爭對手。ASML選擇投資Mistral AI的理由不難理解,身為半導體設備商,業務與晶片製造直接相關,這兩年由於AI發展快速,大舉推升對於先進製程晶片的需求,ASML投資Mistral AI,除了科技主權考量,也可能是為了更深入了解AI工作負載對未來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的要求,從而優化其EUV等設備的研發方向,確保在AI時代的領導地位。
這樣的策略投資,可以結合其硬體優勢與Mistral的軟體模型,連帶建立起由歐洲主導的AI生態系。無論從產業或國家觀點來看,這也反映出科技產業競賽將不再是單點突破、或供應鏈成本高低的問題,而是生態系之間的整體較量。當然,隨著生態系逐步成形,也有助於發揮人才磁吸效應,將頂尖AI人才留在歐洲,對於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台灣的AI啟示:從硬體強權到生態系建構
台灣與歐洲在科技產業的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同樣在硬體製造上佔據全球領先地位,但卻在AI核心的數據、模型與應用上相對落後。我們擁有全球最強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然而,我們的企業是否也像ASML一樣,已經意識到僅靠硬體製造,無法確保台灣在AI時代的未來,必須儘快展開全新的生態系佈局?
雖然政府高舉「主權AI」做為目標,但是,科技主權的核心在於「自主可控」,台灣目前在硬體與軟體技術及產業,有多少比例是自主可控的?更何況,在全球化供應鏈如此緊密的今天,從經濟霸主美國這連串動作可以看出,要實現完全的「自主可控」幾乎不可能。歐洲的目標可能是降低對特定國家或企業的單一依賴,但要完全脫離全球供應鏈,並建立一個閉環的AI生態系,既不務實也不經濟,對台灣來說可行性更是微乎其微。
從單純的硬體製造,快速往軟硬整合的生態系建構,是許多台灣企業已經看到的未來方向。絕不只是「百工百業用AI」,而是要能藉由AI引導不同產業的轉型,並創造新價值與成長動能,效益能夠具體反應到營收與全面經濟成長。如同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所說的,如果AI是第四波工業革命的驅動力,那麼就必須如同工業革命般改變世界,讓已開發國家至少有 5%以上的實質經濟成長;同時,真正的贏家不會是科技公司,而是運用這項豐富資源的眾多產業。
建構台灣AI護城河 需要更清晰政策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來自於數十年來在硬體製造上的深耕與專注,更重要的是政策、商業模式與技術研發的互相配合,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突圍而出、後發先至。然而,AI時代的來臨,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這條成功路徑。科技主權不再只取決於晶片製造的先進程度,更取決於我們對AI核心技術的掌握與應用。
更重要的是,台灣產業究竟要藉由AI發展出哪些新的策略?創造哪些無可取代的價值,以至於能夠在AI新生態系中找到新定位?行政院前不久已將「人工智慧基金法」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根據行政院正式公告指出,法案的重點在於:「確立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及治理基本原則,以鼓勵技術創新及與國際接軌為主軸,兼顧智慧財產權及個人資料保護,定錨國家重要發展方向,打造臺灣成為AI人工智慧島,讓臺灣躋升全球AI發展的關鍵推動地位。」
不過,就目前已公告的內容看來,似乎仍以政策宣示為主,後續還需要各部會有更具體策略目標、執行路徑圖與成效評估,再加上確保政策長期穩定支持的機制,才能夠成為台灣產業發展AI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