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 AI 成為個人投資理財幫手
當然,基礎的理財與投資觀念仍是每位讀者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因此本書從理財基本觀念、投資工具及方法開始講解。藉助AI工具與Excel進行計算,讀者即使沒有程式設計的能力,也能開始實踐投資分析。書中除了包含理論知識,還提供豐富的實例和相關的Prompt,幫助讀者清楚理解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以下為本書中精采的內容摘錄:
SMART原則 - 設定具體財務目標的重要性與方法
為什麼財務目標需要SMART原則?
1.避免目標模糊
- 許多理財者的目標往往過於模糊,例如「我要變有錢」或「我要省錢」
- SMART原則幫助將這些模糊的目標具體化,並轉化為可操作且具實現可能的行動計劃。
2.提升成功率
- 具體而可衡量的目標能夠提升執行動力,並在過程中清晰評估進展。
- 設定時限讓您避免拖延,讓每一步行動更有方向。
3.與個人需求和資源匹配
- SMART原則確保目標與個人財務狀況、時間及風險偏好一致,避免不切實際的期待。
SMART原則的五大要素
1.Specific(具體性)
- 目標必須清楚明確,涵蓋「誰、什麼、何時」等基本要素。
- 實例:不只是「我要存錢」,而是「每月存5,000元,用於明年旅行」。
2.Measurable(可衡量性)
- 目標需量化,使進度評估更加直觀。
- 實例:若目標為存下60,000元,可設定每月累積金額,達成目標即完成。
3.Achievable(可實現性)
- 確保目標現實可行,並考量收入、支出與風險承受能力。
- 實例:若月收入為30,000元,設定每月存20,000元可能過於激進。
4.Relevant(相關性)
- 目標應與長期計劃一致,確保資源運用的有效性。
- 實例:存款用於購房、教育或旅行,而不是無計劃地累積資金。
5.Time-bound(時限性)
- 設定明確的完成期限,確保行動有序推進。
- 實例:目標為「12個月內存60,000元」,每月存5,000元。
使用SMART原則設定財務目標的步驟
- 步驟1:評估當前財務狀況
盤點收入、支出與儲蓄,確保了解財務基礎。 - 步驟2:設定短期、中期與長期目標
- 短期目標(1年內):如每月減少娛樂支出1,000元。
- 中期目標(1-5年):如存款達到20萬元用於購車。
- 長期目標(5年以上):如10年內儲備500萬元作為退休金。 - 步驟3:應用SMART原則優化目標
針對每個目標進行具體化描述,並加入衡量標準與時限。
實際應用案例
案例1:家庭理財
- 不明確目標:我們要為小孩存教育基金。
- SMART目標:每月存10,000元,3年內累積360,000元,用於小孩上私立中學的學費。
案例2:個人投資
- 不明確目標:我要提升股票收益。
- SMART目標:在未來1年內,將投資組合年回報率提升至8%,每月檢視並調整投資標的。
SMART原則的常見誤區
1.忽略現實可行性
- 設定過於理想化的目標會導致執行困難。
- 避免方式:以小額存款開始,逐步增加儲蓄比例。
2.缺乏時限
- 沒有時間約束的目標容易拖延。
- 避免方式:為每階段設定具體日期。
SMART 原則是一種高效的目標設定工具,能將模糊的財務計劃轉化為明確且可執 行的行動方案。結合系統化的分析與逐步實踐,讀者可透過 SMART 原則在理財中獲得 更高效的進步與成果,為未來的財務自由奠定基礎。
本文節錄自《AI投資理財賺錢術 – No Code也能賺大錢》由深智數位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