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是最後一根稻草?藉「流程重塑」發現媒體新價值(中)
1.前期:資料蒐集及採訪
AI可以幫助媒體快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資訊,從社交媒體、網路文章及其他資料庫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也包括媒體既有的內部資料庫。例如,藉由關鍵字自動識別熱門話題和趨勢,提高對於時事與新聞內容的掌握度。
同時,工作者也可以使用這些資料,找尋合適的受訪對象、比對受訪者的立場,並擬寫訪問題綱。
2.中期:寫作編輯製作
在新聞報導的撰寫過程中,AI能夠協助撰寫初步稿件,並提供數據分析支持。這不僅能提高產出速度,還能確保內容風格的一致性。許多新聞機構已經開始使用AI來撰寫簡單的報導,例如《美聯社》利用AI撰寫企業收益報導,從每季300篇增加到3700篇。《澳洲新聞集團》(News Corp Australia)在疫情期間關閉了100多份地方報紙,現在由AI代筆地方新聞服務,部門員工不到10位,但各地區每週可生成3000篇報導,包括各地區的油價、天氣和交通狀況,主要是不複雜的數據新聞。
3.後期:行銷與演算法應用:
AI技術在過去就很常使用於內容推薦與行銷,通過演算法推薦系統將內容推送給目標對象,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以提升讀者的體驗。此外,AI可以幫助媒體分析讀者的行為,並據以調整內容策略以適應市場需求。
就技術與應用而言,這些方式都可行,也有許多媒體嘗試使用並獲得不錯的成效。但目前在台灣媒體產業仍大部份是「專案型應用」,也就是說只解決某個階段或某些單一問題,還沒有串接成為組織整體的正式流程系統。沒有串接,則意味著每個斷點仍需要人力介入,反而讓工作更零碎、更容易出錯,失去導入AI技術最基本目的。
為什麼不串接?原因很多,例如找不到必須立刻進行的原因:不確定導入後的成果、對收入沒有立即助益、工作者沒有時間學習新方式都是很常見的。簡而言之,生成式AI是過去不曾使用過的技術,應用上還牽涉許多變數,從概念轉化為行動,需要許多想像力、試誤,以及專業領域的知識與經驗,而這些都無法事先評估,使得許多企望之卻步。
例如「究竟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就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第一步。
在《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很清楚指出,「如何為企業找到最合適以人工智慧來切入的關鍵問題,對於企業經理人以及資訊部門而言,都具有相當難度。原因在於不同部門關注的重點通常只在自己既定的工作範疇中,例如工程師往往只關注技術,缺乏對企業與產業的全貌了解。因此在找尋可用AI解決的問題時,通常以「技術可行性」為優先,但技術可行的問題對於企業而言常常不是最優先關鍵的議題。
光是「找對問題」就不容易,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挑戰,像是如何確認媒體本身的價值主張、導入AI之後可能造成哪些影響與問題、如何評估導入是否成功……等,每個環節都需要不同部門的主管與工作者協作仔細拆解思索。
對媒體產業而言,往往還有一個最直接的挑戰是缺乏人工智慧相關人才。人工智慧人才指的不只是會寫演算法訓練模型的工程師,還要有能力與其他部門溝通,並了解不同部門資料定義與價值,當然熟悉AI工具導入流程、能連接現有資訊系統與AI並解決可能問題也是必要的。
因此,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在進行過以「書籍封面預測銷售量」以及「書籍AI對話機器人」兩個專案後,和《PopDaily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合作,常試在媒體轉型中整合AI工具,藉由生成式AI協助,建立全新的編輯工作流程。
波波黛莉創立於2015年,旗下目前有十個品牌,從時尚、穿搭、旅遊、減重等年輕女性關注的議題切入。結合電商、實體以及服務打造女性生態系。由於創立於行動媒體時代,雖然廣告仍然是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波波黛莉的經營與行銷方式不同於傳統品牌媒體,對於數位科技的熟悉度與接受度也更高。
因此,在2022年底ChatGPT出現後,便開始思考如何應用生成式AI提升內容產製效率,旗下編輯群也嘗試在工作流程中以AI做為助理,累積了相當多實作經驗。所以與基金會合作,結合雙方經驗與技術,以生成式AI串接現有工作流程,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內容編採系統。
定義品牌特質是關鍵起點
這個新的工作流程,是藉由定義品牌特質、建立內容框架之後,再利用AI工具、人工審核和持續優化等步驟,讓媒體可以在轉型中充分利用AI技術,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定義品牌特質和風格必須在導入AI工具之前,就由媒體企業本身仔細拆解並思考清楚,確認後做為開發原型(prototype)的基礎,在原型系統完成前儘可能不再更動。
再進入下一個層次的分析,必須明確定義品牌的特質和風格的過程中,必須包括與企業價值主張密切相關的重點:
- 波波黛莉的品牌特質是什麼?喜歡流行?喜歡娛樂新聞?還是關心社會趨勢?
- 接下來必須明確定義選擇適合品牌的形容詞,如年輕、活潑、專業、實用等。
- 確定喜歡和不喜歡的寫作風格,並提供示例段落供AI學習
- 設定目標受眾、語氣、字數、原創度等要求
訓練出媒體專屬內容生成框架
接著在將這些定義全部提供給生成式AI學習,訓練出波波黛莉內容生成的框架。為了讓AI能夠完整學習,裡面包括相當多的細節,例如要定義常用字詞的意思,並建立共同語言表;還要提供文章主題範例和框架結構,包括標題和子標題,甚至指定文章裡每個段落所需要的字數與關鍵字。藉此讓所有產出的文章有一致風格,同時也避免生成式AI的幻覺問題。
在內容生成框架建立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波波黛莉專屬的AI工具做為內容產製流程,其中包括:
- 使用AI撰寫初稿,根據品牌需求生成標題、段落和內文
- 針對單一文章的段落進行選取,強化翻譯效果或寫作流暢度
- 依照不同的語氣風格生成文章,提供人類編輯多種選擇
到這個步驟為止,雖然AI工具已經協助生成文章,但接下來才是人類工作者進入協同作業的關鍵,就是進行審核和優化。
例如工作者可以給予改寫方向,或再增加新的內容素材,同時也可以人工加入圖片、連結和排版設定,以及規劃後續發布與相關內容規劃。同時持續追蹤成效,由人工進行數據分析掌握讀者反饋,再修改後續的內容策略,或者優化AI工具的設定。
至此,藉由AI協助重塑媒體內容產製流程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但這只是起點。內容產製效率增加之後,既有的媒體工作者應該做哪些工作?會不會反而減弱了媒體的公信力?在AI與人開始協作媒體內容之後,有哪些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在後續文章中再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