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下半年全球經濟瞭望(二):高通膨時代,選舉週期將為下半年帶來哪些影響?

高通膨恐成常態 關稅是重要關鍵

溫怡玲(以下簡稱溫):美國升息除了帶動通貨膨脹的敏感問題,間接使得歐洲地區在能源使用上也越發侷促,可以請主任說明這幾年的通貨膨脹是怎麼一回事?是否已經真的結束了?

孫明德(以下簡稱孫):過去這幾年的通貨膨脹各有不同階段的原因,主要分成兩波,第一波是在 2020 年及 2021 年間,由於疫情期間,工廠停工使得生產停止,但民眾消費力道在疫情結束後反彈,因為供應鏈不穩定,使得商品供不應求而造成第一波通貨膨脹。

而 2022 年的第二波通貨膨脹則與原物料供應息息相關,主要是因為俄烏戰爭使得天然氣供應中斷,導致能源價格大漲。而這兩波通膨的解方也不同,可以看到供應鏈中斷的問題,在工廠開工之後大量生產,反而造成供過於求、庫存太多的問題,但也算解決了供應鏈不穩的問題。不過,能源的問題卻一直延續至今,例如歐洲因為天然氣短缺,使得他們必須向美國及中東購買能源。

美國聯準會 (Fed) 前主席柏南奇 5 月時發佈一篇論文,分析通膨的原因並指出兩大階段的問題正在慢慢緩解。但是,回到基本面來看,美國通膨指數幾乎都維持在 3%,無法再往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這五年來向中國出產的商品實施關稅,使得物品價格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則是缺工問題,這也是台灣、甚至全球的問題。由於疫情改變了工作型態,外送平台及電商的興起,使得大量人力投入這兩個產業。而美國的基層工作並不難找,但是,許多高科技公司都在裁員。以往,美國科技公司大量裁員時,代表美國經濟正在衰退,但這次沒有往下掉,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基層的工作型態正在轉變,數位轉型在這一波則扮演了重要動力,並提高美國的就業數據。

關稅加上工作型態改變,正是美國通膨無法再回到過去水準的主因。企業為了吸引人才,就必須提高工資,也造成物價上漲;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地緣政治風險,許多企業無法在中國設廠,雖然減少了人力成本,卻增加了營運成本及協調成本,例如物流、政府優惠,及透過行政力量集聚專業人才,所形成的規模群聚效應。尤其企業的廠房越為分散,營運成本就越高,並反映到售價上。而未來的物價通膨也會長期居高不下,必須做好與高通膨作戰的準備,甚至是公司必須將此納入成本考量中。

美國選舉與美元強弱有直接相關

溫:過往我們會覺得通貨膨脹的數字控制在 2%,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數字,但目前看起來大概只能到3%;美國的狀況連帶影響全球其他地區,美元的表現也牽動著全球貨幣變化。但是,每一個國家所面對的狀況及解法也不同。因此,2024 下半年,幾個跟台灣關係較為密切的國家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孫:首先,美國總統大選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美國有一個選舉週期理論與美元表現相關。在美國總統任期第三年的時候,股票表現最好。由於第三年必須要開始競選連任了,所以會需要許多利多政策,刺激股價上漲,有利於連任。而循著這個脈絡,我發現美元表現最強則是在第四年,通常第二跟三年都是負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總統上任之後,很喜歡找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戰,使該國貨幣升值,美元貶值。但到了第四年就不能繼續貶值了,否則就會像日幣一樣,因為貶值導致國內民眾消費力大受影響。

美元第四年一定強勁的理由,除了要刺激美國消費之外,由於美國與台灣的經濟動能不同,美國以消費為主;而台灣則仰賴外銷。因此,美元強也就有利於購買進口商品,使得消費越強,經濟就越好。另一方面,第四年由於增設公共建設,也會發行美債,當美元越強,也就越有助美債發行。可以看到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從今年年初開始密集拜訪中國,便是希望中國購買美債。

另一方面,前陣子日、韓想要干預匯率,日本的財務大臣對外表示已與美國保持溝通,亦即代表,現在要動匯率一定要知會美國。因為美國在最後一年,一定會確保美元的強勁表現。因此,這將與企業的財務操作有關,且在美元的操作上也會比較放心,並了解到,除非美國發生重大天災人禍,否則,即使美元稍有貶值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東南亞與印度努力對台灣企業招手

溫:美國看起來在今年底選舉結果出爐之前不會有太大改變,那中國呢?今年年初至今的經濟表現似乎沒有想像中理想,是否可能有轉機?

孫:近期新聞報導常將中國產能過剩與房地產經濟不景氣畫上關係。雖然,跟房地產公司近期不開工也借不到錢有關,但其實中國購買俄羅斯低價原油也是原因之一。俄羅斯原油在海上交易只要50元。因為俄羅斯被制裁,導致原油賣不掉,必須到處偷賣,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願意鋌而走險,購買便宜原油的中國與印度。因此,產能過剩除了房地產景氣不振,與購買到便宜原油、不斷製造產品也有關係。至於中國近期解決產能過剩的方法,是先從房地產著手,確保民眾購買的房屋一定不會變成爛尾樓,做為社會住宅用途,使得信心慢慢回升。

而日本近期都因為執政黨選舉大敗,各自面臨難題。日本在4月下旬地方選舉補選,連鐵票倉在內的地區都輸掉,依照英國與日本的規章制度,只要內閣支持率不高,隨時就能倒閣並提前進行大選。歷來,日本都會提前一年解散國會進行大選,要是自民黨在支持率不高的狀況下,貿然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將可能輸掉執政。由於自民黨與台灣關係很好,要是換上較為親中的反對黨,對於台灣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之前提到英國脫歐是件不智的事情,也讓英國到目前為止還受到脫歐帶來的經濟傷害,再加上新冠疫情,使得英國的經濟表現很糟。英國總理蘇納克也拋出提前大選的議題,但根據媒體分析,目前執政黨只有1%的獲勝機會。因此,英國也可能變天。而目前兩國的執政黨都是較為親台的,萬一英、日都變天,許多的經貿連結也可能受到影響。

而東南亞與印度這幾年則是拚命對台灣招手,也因為近期台海緊繃的關係,讓許多廠商開始思考,是否要到東南亞或是印度設立工廠。 每次台海有問題時,都會有廠商外移的問題。後續可能引發外商對兩岸產生不信任,並要求廠商到東南亞或印度設立更多生產據點,這些後續效應已在慢慢發酵當中。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選舉週期+通膨=下半年新危機」2024下半年全球經濟瞭望 一 ft.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