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產業布局:中國、歐美、印度,企業該往哪裡去?

能源版圖重新分配,各國能源政策將受影響

孫明德分析,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大幅減少,使得前兩年能源價格攀高,也讓歐洲各國即使必須積極節能減碳,仍不敵實際成本壓力重啟燃煤發電,甚至大幅提高對於傳統能源的開採,也可能排擠掉對於綠能的投資。但由於過去幾年所累積的能量還在,所以今年國際綠能的成長率依然會快速成長。

另一方面,新的綠能方向也不斷被提出,包括氫能、小型核能,甚至是碳排量較小的天然氣都被視為過渡能源。國家的能源規劃也會因為能源價格的變動而受影響,例如台灣在規劃2025年的能源分配時,天然氣佔了很大比例;但沒料到這幾年天然氣價格大跌大漲,如果要再購買大量天然氣的話,就要付出更貴的成本。

「過去談論ESG,是在一個穩定的情況下,而天然氣也被認為是長期可持續的能源,但是,現在各國的能源規劃、淨零的路徑都要重新思考,」孫明德提醒,當前國際能源的供應版圖正重新劃分,過往歐洲的天然氣與石油,主要是向俄羅斯購買,現在則是向美國採購,而俄羅斯的天然氣轉而提供給中國和印度。能源版圖的更迭也會帶來不同影響,隨時要做好Plan B。

中國迎接疫後復甦,不可忽略政治勢力與政策變動

2022年因為疫情全區封鎖的中國,在去年底突然解封,直接影響全球製造業的供應鏈問題。

孫明德認為,在經過一、二月的連假與返鄉潮後,雖然歐美市場景氣前景不佳,但本身內需市場極大的中國並不需要擔心東西賣不出去,而是要考量政府的人事更換帶來的空窗期。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下半年開始的政策,包含住房改善、新能源車的推動。

孫明德認為,接下來的一年,世界各國各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對美國政府而言,通膨與銀行金融的問題將是聯準會要面對的兩難議題。對法國、英國與德國等西歐國家來說,俄烏戰爭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衰退,因此將會特別在意戰爭是否邁入終局。對中國來說,除了疫情後的自然復甦外,也要關注其經濟狀況會不會與其他國家一樣,陷入好一年、壞三年的問題。一旦將各國問題都釐清後,在業務拓展與資源的分配就會清晰。

中小企業的佈局建議

而近期崛起的印度,已知有許多台灣企業都紛紛到印度進行考察,而它和中國有哪些差別呢?孫明德認為,兩國在政治體制上就有極大差異。不同於中國的中央集權,印度每個邦都有各自的勢力分配,官僚行政比中國還要複雜很多,就連語言都有幾百種方言,企業千萬不要想將中國的模式複製到印度,目前也只適合大企業,而不適合中小企業。不過,印度雖然鼓勵科技業外銷,但對非科技業而言,則是貿易障礙十分高的地區。因為它什麼貿易協定都不簽,所以如果是傳產,就適合在印度經營內銷市場。

他認為,中小企業的拓展最好不要超過五小時的航程,先以附近熟悉的市場開發為考量會較安全;而大企業則是因為每個國家都想爭取投資,所以可以往遠一點的地方拓點。孫明德建議,台灣企業面對中、美及歐洲三大市場時,排序應該先看中國的商機,再看俄烏戰後,歐洲的重建與戰後復甦,第三個才看美國何時能夠解決最近的金融問題,待情勢穩定後,再決定是否投資。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2023市場布局:中國、歐美、印度,企業該往哪裡去?一 ft.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