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科生」走入 AI 領域,學習熱忱很重要

而AI 應用除了需要具備技術能力之外,更要有「定義問題」和「靈活創新」的能力,這正是企業最看重的能力。文科出身該如何跨域,甚至成為進入 AI 領域的「加分項」?當 AI 浪潮席捲世界,我們又該多「早」就開始接觸、學習人工智慧?在跨領域的學習上,又會遇到哪些衝擊與挑戰呢?

「我那時候買了一本C+的書,看完後覺得蠻有興趣的,就想說應該可以試試看。」畢業於政大新聞系的范嘉軒,高中時因為覺得理工科目的學習表現沒有很好,在分組的時候,就選擇傳統文組的道路;但在大學畢業後四年,卻毅然決然報考資工研究所,從頭開始學習寫程式,並且投入無人車導航的研究。是什麼原因決定轉換跑道,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地方?

從新聞系轉換資工系,持續探索新的領域

「我覺得不能這樣下去,應該要去找更有興趣的領域。」范嘉軒說,自己對於新聞系的課程並不特別感興趣,大學時也嘗試選修不同科系課程,探索新的領域。畢業後,在與理工科系的朋友聊天過程中,才發現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和文組的朋友完全不同。她認為,同樣都付出了努力,但在台灣的產業中,理工科系的薪水通常都會較高。既然如此,如果有機會的話,是不是也能跳到理組的產業試看看?

雖然轉換領域有許多選項,不管是在家自學,或是坊間也有些提供程式課程的機構,但考量到台灣產業與環境依然看重文憑,所以鎖定選擇攻讀資訊工程研究所。決定考研究所時,她就立刻報名了補習班。「臺灣的補習班太厲害了,該給的資源都有,」范嘉軒笑說,越讀也越覺得有興趣。

范嘉軒說,資工系主要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資料結構和演算法,但因為大學四年都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幾乎是從零開始密集學習。當然有些基礎的微積分知識,都能利用網路上的資源補齊,甚至是對於物理、化學相關知識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從中找到相關的資源,再更進一步的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

必須保有不斷學習的熱忱

但是,真正的考驗是在考上研究所之後。由於程式底子相較本科系學生仍有一段落差,自知基礎薄弱,她除了持續練習之外,不斷與同儕討論切磋,也必須跟大一的學弟妹一起上課補齊基礎,甚至為了修改程式,從晚上改到早上,藉此補齊自己的技術債。

從傳播跨到資工的過程中,范嘉軒認為,兩者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對新聞系的學生來說,同樣的故事,不同人寫出來的報導,角度觀點不一定相同;但是,理組通常會有「正確答案」,而這也是需要適應的地方。另一方面,傳播專業中所訓練的溝通能力,以及彈性、靈活等特質都有助於與專案成員或研究室成員的討論。

至於想進行跨領域學習有哪些能力需要提前培養呢?范嘉軒認為,因為不同領域的範疇差異很大,很多時候甚至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或是可能像自己在準備考試的初期,之前學過的三角函數甚至都已經忘記了,還得重新複習。因此,首先必須要保有夠大的彈性與包容心,接受不同的事物;並且要有持續學習的心;最重要的是,要對所跨的領域保有熱忱與興趣,才不會做得很痛苦。

今年甫從成大資工所畢業的她,即將邁入三十歲,范嘉軒坦言,難免會有年齡壓力,也擔心是否會轉職失敗,但她依然保持寫程式的習慣,避免失去手感。她以進入 Google 做為目標,不只是因為喜歡該公司的企業文化,更希望能從中不斷精進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