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讓發力供應更穩定,慧景科技為客戶提升20%收益
用AI幫業者管理能源大小事
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是台灣目前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2021年的太陽能發電量高達79.2億,預期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將達20GW。除了興建大型案場,目前遍佈工廠房舍的屋頂型太陽能也是重要的太陽能來源。面對分散各地的太陽能能源,透過AI技術不僅可以幫太陽能業者即時監控案場,還能提升收益。
由於氣候、環境、擺放角度、模組接線劣化...許多原因,都會影響太陽能發電量的效益,業者一次要管理偌大的案場以及上百片的太陽能板,不僅負擔過大也不具效率,加上傳統太陽能板的清洗不僅費時,還可能耽誤到發電時機,慧景科技(thingnario)針對不同發電異常問題,設計機器學習或Rule-Base模型,找出發電量下降的原因並提早預防。
慧景科技產品總監陳韋婷表示,公司主要專注於能源產業的垂直領域,尤其是分散式再生能源,包括光電、風電、儲能等。目前在太陽能產業已監控1G的裝置容量,超過2000個分散式案場,有效幫助案場提升12-20%收益。因為太陽能案場的數據會持續不間斷地回傳進系統,對一般監控軟體而言,資料庫縱向、橫向拓展便是一大難題,但陳韋婷說,由於團隊之前有過影像監控產品的專案經驗,所以在時序性巨量資料處理的技術問題上,相較於其他競爭者仍有優勢。
能源轉型的時刻已經到來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投入太陽能維運監控系統的開發?陳韋婷說,當時團隊主要鎖定有轉型需求且正在成長的產業,因為這樣才有切入市場的機會,能源產業就是其中之一。以電力分配來說,隨著再生能源的興起,過往大型發電廠的集中系統,正慢慢轉向分散式管理,「未來全世界的趨勢都是走向微電網,」陳韋婷認為,這種分散式的能源管理就會需要IOT技術,而工控領域、大量數據的處理正好是團隊所擅長的領域。
慧景科技在2017 年成立並投入太陽能維運監控系統開發,隨即在2019 年便進軍海外市場。對於這套系統在推出三年內即開始獲利,陳韋婷也十分欣慰。她表示,這項產品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們要挑戰的是協助建立穩定電網的服務。
以台灣的電力來說,電夠不夠其實不是很精準的說法,更重要的是穩不穩定。陳韋婷認為,未來當再生能源的比例提升到20%時,更需要即時掌握電力變動以及時調配電力。目前台電的做法是用戶需要多少電,就準備多少。但是,要如何判斷用戶需要多少電呢?
陳韋婷說,目前主要是利用過去幾年的資料再加上天氣因素推估,但因為中間的變數實在太多,透過IOT即時收集並修正用電量可以讓用電調配變得更有效率,這些都是可以優化的地方。
隨著碳盤查的需求興起,加上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企業無論是要計算碳中和或電力準備上都需要準確掌握自己的用電量,而這部分也是團隊能夠提供幫助的地方。不過,由於碳盤查的部分,除了電力還需要結合其他資訊,這部分仍需要透過其他單位協助整合不同資訊。
產業轉型的時刻,也是跨領域人才交流的絕佳機會。陳韋婷認為,在能源轉型的時候,電力背景與資通訊背景的人才,只要有人願意靠近一點,理解對方的專業。於是,他們不僅自學也願意向不同背景的人求教,這些學來的領域知識也得以應用到工作上。而願意跨領域交流也是他們在尋找人才時,所注重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