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位轉型關鍵:只要一個人改變就成功了
數位轉型雖是這幾年企業界熱門名詞,但是根據調查,即便是台灣兩千大企業當中,只有4%自認已達數位轉型的目標;實際上走訪企業,也發現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無論規模如何,數位轉型似乎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數位轉型究竟難在哪裡?二代大學創校校長陳來助曾經說,在他接觸過很多企業經營者的心中,「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但2020年這波百年一遇的疫情,迫使大家必須思考數位轉型的必要,也的確成為相當有效的助力。
到底應該怎麼做?早在五、六年前就著手數位轉型的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指出,企業要數位轉型,「只要一個人變,就成功了,這個人就是領導人。」這幾年默默耕耘數位轉型的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也表示,「Banking everywhere, but not in banks.」對於金融產業而言,在科技徹底重塑金融產業的此刻,唯有快速適應變化的企業,才能夠存活下來。
最難的戰役:好日子談變革
2020年天下雜誌創新學院、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合作發布台灣與歐洲的第一份數位轉型調查,並邀請葉福海與黃男州分享做為數位轉型先行者的心路歷程。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也參與這次調查,提供跨產業專家的觀察分析,期待為台灣產業數位轉型描繪出清楚的座標。
做為大聯大控股轉型的舵手,葉福海雖然說得輕鬆,但實際上在這五、六年中進行的幾乎是體質的轉換,「最難打的一場仗就是,為什麼要在2015年這種好日子談變革?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為什麼要變?」
葉福海表示,2015年時經營團隊所思考的是「大勢會怎麼走?」他以老子《道德經》中所提的「取勢明道優術」為核心,眼看著雲端與物聯網大勢已定,「十年之後大聯大在哪裡?」
從專注對手轉而專注客戶需求
「業務數位化、數據業務化,變成數據驅動的企業」是大聯大體質的轉變,而當中重要的思維轉變來自於,從專注「對手」變成專注「客戶」,這是觀念的徹底改變,葉福海強調:「不是被客戶逼著改變,而是找出創造客戶需求的可能性。」
看勢,需要有從後天看明天的視野,但對於領導者的挑戰並不僅止於此。葉福海說,經營者還必須不斷和團隊溝通,解釋數位轉型的原因與方向,並且不斷創造成功案例,一方面累積自己的信用,同時也創造團隊的信心,「才能找出下一個十年的新商業模式。」
能適應變化 才能存活下去
根據本次調查,新商業模式對於企業獲利與永續的確有最大幫助,黃男州笑說,從任職銀行業第一天開始就不斷被威脅「Banking everywhere, but not in banks.」但科技的衝擊與影響勢不可擋,金融產業很早就看到這點,就如同達爾文演化論的中心思念「適者生存」,「能夠適應變化的才是能夠存活的。」
所以,未來的銀行樣貌會和過去不同,科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特別像是純網銀出現之後,「科技就是業務」;但科技並不是一切的答案,如何讓銀行成為一種服務、隨處可得且值得信任的服務,是金融業數位轉型的重要目標。
黃男州率領玉山金控進行數位轉型多年,他點出金融業轉型的三大盲點,首先就是放錯重點,「不是科技,而是顧客。」科技的應用只是第一步,如何滿足顧客需求才是思考轉型的關鍵。
其次,有不少人認為純網銀將取代傳統銀行,黃男州則認為,數位通路不會取代實體通路,而是互補。重點還是在於顧客,「他們會視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通路,」所以業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藉由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讓顧客快速選擇最方便的通路。
最後黃男州強調,數位轉型並不是突然的創新,特別對於傳統金融業而言,非原生數位企業必須不斷挑戰自己,經過長時間的「試錯─修正」才能慢慢達成,無法急著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