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夏至剛過,2025 年上半年就在川普關稅、匯率變動、地緣衝突,以及科技大廠的 AI 追逐賽中度過。而基金會也已陸續展開今年下半年的重點工作。
前陣子,熱愛音樂的犬子傳了一首歌來。乍聽之下,女聲吟唱的前幾個小節似乎是首法國香頌;再仔細聽,咦,台語歌?竟然是台語歌!
週六第 36 屆金曲獎,這位把台語歌蘊釀一番新滋味的李竺芯,獲得最佳台語女歌手獎,專輯《足芳足芳》也囊括最佳台語專輯以及年度專輯大獎。
人如其歌,自稱「痟查某」(台語:瘋女人)的李竺芯上台領獎時穿著、致詞,都如同她的作品一樣:透過將台語與不同音樂典範,如法國香頌、西班牙歌謠、日式演歌結合之後,展現出充滿想像力和破框的新鮮樂趣。讓人邊笑邊想:原來這樣也可以?!
回過頭看,1993 年第 5 屆金曲獎年度專輯獎《酒後的心聲》和江蕙,在過去廿多年幾乎與台語經典劃上等號,無論歌曲、歌手都被視為難以超越的典範。而《足芳足芳》與李竺芯,則展現出一種跳脫現況的可能性與力道,帶來無限的想像與期待。而這不就是創新?
創新向來不是從天而降、靈機一動的無中生有,更多時候都是既有元素重新組合、展現出不同風格與樣貌,繼而創造出新的價值。音樂如此、科技如此,AI 的應用更是如此。
當然,也有人說現在的金曲獎不夠好看。理由是那些我們所熟知的大牌歌手(大家應該都說得出名字,就不舉例了)沒有出席,少了星光熠熠的燦爛奪目,顯得平淡無奇。不過,世界變化如此快速,不同的世代面對不同的社會狀態,自然有不一樣的喜愛與共鳴,不是嗎?
而在新舊過渡之際,以舊框架舊標準來衡量新事物,雖說是難以避免的人之常情,但對不斷找尋創新價值的人而言,恐怕並不盡公平。
上週 AI 新創圈焦點議題,是 Lawsnote 七法創辦人遭法源資訊提告,一審重判四年賠 1 億的消息。許多媒體、專家都已有獨到分析,本期電子報彙整幾個重要爭議點,以台灣 AI 未來發展的角度切入,再比對 OECD 對相關技術使用的看法,期待能夠協助台灣 AI 新創的未來發展,也讓產業 AI 化之路更為順遂。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