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AI 世代最需要學會的技能?

什麼是 AI 世代最需要學會的技能?
知勢電子報 | 2024.09.08

各位朋友們好:

「必須看近,也必須看遠」、「必須看內,也必須看外」,是這段時間對於推動台灣產業 AI 化更深刻的觀察心得。

過去,媒體常說是網路影響了大眾的閱讀習慣;而生成式 AI 出現之後,更讓許多人大為驚慌:難道人工智慧就要取代媒體工作者了嗎?

樂觀一點的想法則是:有了生成式 AI,可以讓媒體工作者更有效率、創造更多價值。

有許多朋友隨時關注政府的 AI 相關政策,可能也注意到政府各部會積極投入 AI 人才培育及企業獎勵。不過,會使用工具跟擁有 AI 技能就可以劃上等號嗎?短期的補助措施能夠轉化為產業長期成效?

上週參加《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年會,知名未來學者 Amy Webb 談到曾提醒她所輔導的企業:你需要擬定的,不只是一到五年的短期策略規畫,而是更長期的未來;如果領導團隊持續以精確、短期的戰術解決方案來處理長期風險,這個過程不僅會反而引發混亂,長期以往甚至會耗盡組織的資源。

另一方面, 9 月 5 日歐洲理事會正式公布「人工智慧框架公約」,美國、歐盟、英國、澳洲、冰島、挪威及以色列等國都加入簽署。這個公約規範人工智慧必須符合人權、民主與法治條款,是全球第一個具法律約束力的人工智慧規範。公約內容涵蓋AI系統的設計、開發、使用及退役階段,以風險導向原則來進行管理,與歐盟人工智慧基本法精神相符。

公約同時要求簽署國推動 AI 技術的同時,必須確保透明度、當責、平等和非歧視、隱私及數據保護。並且必須對 AI 系統進行風險和影響評估,確保 AI 不會損害個人權益和社會公平。

台灣已經公告「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供各界討論,這份草案是否符合全球「人工智慧框架公約」的原則與標準?想要建構出什麼樣的制度以利 AI 發展又不至於對社會造成傷害?

「必須看內,也必須看外」是既要理解台灣社會與產業結構的獨特性,同時還須遵守全球 AI 框架以符合國際社會共同規範精神,相信這將是未來二、三年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AI 素養 觀點

AI 世紀的新生存之道——「再」技能

我們常看到「免費 AI ⼯具⼤揭秘」、「最需要的 AI ⼯具竟是它!」等等標題,我們整⽇整夜地翻看各種影⽚,彷彿看完了,也就「學會」了。但「學會」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只是在追求另⼀種「熟練」?

閱讀更多
AI 導入 觀點

企業如何導入 AI ?策略、人才、運算資源盤點與規劃(下)

因應企業轉型升級需求,企業內部勢必得進行結構調整,並開始思考如何培育與賦能現有同仁的能力,透過課程訓練與內部競賽的方式,先在內部孕育出重要的種子部隊,並拓展到其他的部門與團隊,才能帶動整個企業脫胎換骨。

閱讀更多
媒體轉型 觀點

生成式 AI 是最後一根稻草?藉「流程重塑」發現媒體新價值(下)

在思考技術導入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的關鍵在於新聞論理與規範。在傳統新聞學與傳播理論研究中,將傳播媒體視為民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第四權,因此許多專家呼籲媒體在使用AI前應建立明確的準則,以避免假訊息的擴散和對新聞真實性及信任度的影響。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