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AI 的出現,讓許多人感覺世界變得好快。的確,難以想像的大量資金、電力,以及快速增加的數據打造出持續進化的 AI。不過,只要活得夠久就知道,變化一直都是人生的主旋律。
例如中秋節的應景歌曲,從鄧麗君到王菲、張學友都唱過的「但願人長久」,雖然編曲、使用樂器有所不同,但詞出於蘇東坡在宋神宗煕寧九年(1076年)所寫的《水調歌頭》,歷近千年仍然傳唱。似乎應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餘詞盡廢。」
改變始終不斷,但也的確有些底蘊不曾改變。
因為在中秋節前出生,小時候我過生日沒有蛋糕,只能吃豬腳麵線。因為鄉下的麵包店所有師傅都趕著做中秋月餅,誰還有空做蛋糕啊?當時的月餅就只是「月餅」,包著各種甜甜的餡料例如鳳梨、伍仁、綠豆沙。老師說,因為朱元璋要趕走蒙古人時,在月餅裡藏著「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但又說,因為嫦娥偷偷吃了仙藥飛到月亮去,所以才有中秋節。
就這樣,經過漫長的時間,堆疊不同年代的傳說之後,但直到 AI 時代的我們,仍然在這樣的節日與家人團聚、挑選各種禮盒贈送朋友和客戶,也總不忘透過 Line、社群媒體祝親朋好友(還有不認識的人)中秋節快樂。
在變與不變之間,人與人、科技和大自然,不斷調整著互動的模式,於是有了我們統稱為人文、風俗或社會的實體與概念。所以,當 AI 加入之後,五年、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後,我們的生活面貌會有哪些改變?
本週電子報的主題是 AI 治理,基金會在上個月底參與 TWIGF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年度大會,負責「探討以數位信任與韌性為核心建構臺灣的 AI 治理框架」議題,邀請專家共同討論這個攸關未來 AI 發展的重要議題。適合連假期間仔細閱讀、思考。也祝每位朋友佳節愉快、平安順心。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