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低估的 AI 關鍵字:可信任與韌性

最被低估的 AI 關鍵字:可信任與韌性
知勢電子報 | 2025.10.12

各位朋友們好:

九月底開始連續三週連假,和負責研究調查的同事們正好趁此機會,心無旁鶩地完成三份研究報告,(但,不是放假嗎?)並將從這個月開始直到 12 月陸續公佈,希望能夠讓大家安排明年工作計畫時,對於如何規劃 AI 導入使用更有方向感。

這個月公佈的是《台灣可信任與韌性 AI 白皮書》以及《2025 製造業 AI 普及度調查報告》。兩份報告都是基於今年四月所公佈的《2025 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繼續深入討論。

早在五年前疫情期間,AIF 研究團隊就已經大致了解,「可信任」是台灣推動 AI 的優勢;2022 年底生成式 AI 出現後,更確認全球 AI 競賽中,台灣正處於關鍵轉折點。未來若能以「可信任 AI」與「主權 AI」為雙核心,建構明確的國家治理戰略,將是半導體與製造優勢轉化為 AI 時代核心能力的重點。

而《2025 製造業 AI 普及度調查報告》結果則顯示,傳統製造業仍有高達 45.2% 處於 AI「未知階段」,僅 22.7% 跨入實際導入與規模化應用。這樣的速度究竟是否理想?當中有哪些需要產官學界共同解決的問題? 10 月 28 日將會舉辦一場公開論壇,與大家分享報告中重要的洞察與建議。

第三份報告則聚焦於「算力產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預計在 12 月正式發布。上週 OpenAI 與 AMD簽訂的協議,讓我們明白看到算力不僅是國力,也是資本市場的豪賭。台灣目前站在 AI 產業無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如何借勢打造更具韌性、永續的價值鏈新定位,是必須嚴肅面對的戰略問題。

透過有意義的調查研究,持續觀察台灣產業 AI 化的現況及問題,並建立起討論未來發展的數據基礎,這是 AIF 一直以來堅持的重點工作。謝謝用各種方式協助合作的企業及法人組織,相信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讓台灣愈來愈好。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可信任 AI 觀點

AI 浪潮的下一步,信任與治理才是產業韌性關鍵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將與跨國科技夥伴共同發布《台灣可信任與韌性 AI 白皮書》,結合雙方專業與國際治理趨勢,提出具戰略高度的國家治理藍圖,聚焦生成式 AI 對全球信任與韌性體系的影響,並以台灣觀點提出行動方針。

閱讀更多
供應鏈管理 觀點

從捷安特看台灣產業供應鏈變革:借鏡 IKEA 的治理策略

捷安特遭美國海關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暫扣產品的事件,讓供應鏈治理議題再度浮上檯面。這不僅是個別企業的合規危機,更是對台灣產業的重大提醒。在全球供應鏈要求愈趨嚴格、ESG 規範逐步制度化的當下,企業不能只停留於形式上的稽核與回應。相較之下,來自歐洲的IKEA 早於二十年前便全面實踐「IWAY」制度,將勞動權益與環境責任納入企業治理核心,展現出從品牌到供應鏈皆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值得其他企業參考。

閱讀更多
智慧醫療 觀點

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

隨著大健康與數位健康的發展,健康資料已不再僅限於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EHR)或健康資訊系統(HIS)。來自穿戴式裝置、行動應用、居家照護設備、生活型態平台等多元來源的個人健康資料,正逐漸成為完整健康圖像的重要拼圖。

閱讀更多
製造業 AI 普及度 調查

2025 製造業 AI 普及度調查出爐!掌握轉型關鍵就是現在!

由經濟部產發署、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與資策會數轉院共同研究的《2025 製造業 AI 普及度調查報告》正式發佈!調查顯示,傳統製造業中仍有高達 45.2% 處於 AI「未知階段」,僅 22.7% 跨入實際導入與規模化應用,數位斷層正快速擴大。報告深度解析製造業數據治理、組織策略與人才布局三大瓶頸,並提出轉型的三大行動方針。立即下載,搶先掌握產業現況與轉型路徑!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