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捷安特看台灣產業供應鏈變革:借鏡 IKEA 的治理策略

捷安特遭美國海關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暫扣產品的事件,讓供應鏈治理議題再度浮上檯面。這不僅是個別企業的合規危機,更是對台灣產業的重大提醒。在全球供應鏈要求愈趨嚴格、ESG 規範逐步制度化的當下,企業若仍停留於形式上的稽核與回應,終將難以立足於國際市場。相較之下,來自歐洲的IKEA 早於二十年前便全面實踐「IWAY」制度,將勞動權益與環境責任納入企業治理核心,展現出從品牌到供應鏈皆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值得其他企業參考。

國內知名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機械工業(捷安特母公司)日前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暫時扣留其產品,禁止進入美國市場。此舉不僅衝擊公司在美供貨,也造成股價下跌,並引發社會輿論及政策層面的關注。

這起事件揭露的不只是單一企業的合規問題,更凸顯出台灣企業在供應鏈人權治理上的薄弱環節。隨著全球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規範趨嚴,歐美市場對「強迫勞動」的零容忍態度,已成為全球供應鏈必須切實遵守的規範,而不是永續報告書上的紙本作業而已。

供應鏈風險不再只是成本問題

CBP 指控巨大公司存在多項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定義的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處境、苛刻工時與生活條件、債務束縛、扣留薪資與過度加班等。雖然企業已啟動內部改善並提出申訴,但事件的影響已遠超財務層面。

根據台灣勞工陣線與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年發布的《台灣企業落實禁止強迫勞動政策》調查報告顯示,多數企業在辨識與防範強迫勞動風險的能力不足,供應鏈透明度低、治理機制薄弱是共同痛點。若不及時補強,台灣企業恐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遭邊緣化。

相較於許多仍以「成本控管」為指導原則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全球家具零售巨頭 IKEA 的做法提供了值得借鏡的範例。

串起 IKEA 與供應商間的制度準則: IWAY

早在進入21世紀初期,IKEA集團就提出「10 jobs in 10 years」作為戰略的時期,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IWAY,IKEA way of doing business,在 ESG 的概念還沒有出現,甚至 CSR 的概念也還在發展階段,IWAY 可以說是一個全面的ESG方法和策略的提出。當中包含了現在許多ESG所提出的環境、員工的治理架構,如員工結構、男女平等⋯,簡單而言,IWAY不只是針對供應鏈,而是完整的品牌工程,從原料、生產製造到物流,零售業所帶動的產業供應鏈十分龐大,東亞區的範圍包含了中國、日本、韓國及至整個東亞地區,一開始由於規模還很小,對於供應商的管理偏向買與收的邏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甲乙雙方談判、買賣,零售商和供應商及相關合作方的關係是以經濟利益為主的買賣關係,零售商在這裡面就很容易陷入低價競爭的旋渦中,尤其是像 IKEA 這種平價品牌。

的確,無論是價格、生產狀況,供應鏈中供應商的不透明度,都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IKEA推出了一套和產業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一起探索對於環境、人權、員工權利與福利的模式,邀請擁有共同理念的企業攜手合作,打造一套符合新秩序的商業模式。企業要遵守的不只是口號,還包含了許多合規、合法、合情理的要求,甚至領先者如何帶領整個行業的下一步發展,都列入制度中,並在20年間不斷調整更新。無論是內部審核,或是包含媒體曝光抽查的第三方審核,就算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仍具有相當的視野高度與嚴格標準。

實踐企業願景同樣能創造價值

什麼是完整的品牌工程?「為大多數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是IKEA的品牌願景,但必須深入思索,這樣的願景對消費者的意義是什麼?是一張椅子、桌子,還是一個便宜的籃子,是單純只有物質,或是包含其他層面?由於品牌已經進入全球化高速成長的階段,但在這樣的過程中,勢必要經過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思想碰撞與反思,當然,也必須面對具體的挑戰。

IKEA 在傳遞美好生活的時候,也在傳遞對環境、對人的尊重與平等,而所有人也是在基於同樣的理念下,實踐共同的價值觀並落實到行動計畫及產品中。因此,IKEA 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用童工、禁止員工過度加班,維持勞工的工作環境等。這些都是成本,但也是一種投資,除了供應商工廠的員工歸屬感提高外,更有利員工招聘。

另一方面,公司在這段時間也不斷開發新產品,並減掉內部損耗以提高零售商內部的效率。使得在生產成本提升的狀況下,銷售量也同步提升,販售價格就不需要提高,同樣能夠達成營運目標。而且,員工的穩定度增加,使得供應鏈的穩定度得以提升,使得效率更好,利潤空間也因此提高。

捷安特事件提醒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新秩序中,唯有從「被動合規」邁向「共創價值」的治理思維,才能真正建立長期競爭力。IKEA 的 IWAY 制度正示範了企業如何以制度化的倫理框架與透明審核機制,將供應鏈風險轉化為品牌信任與永續動能。

同樣的,台灣產業如今已經獲得其他國家的重視,相對地,要求的標準也會提高。若能及早轉向制度化治理與人本思維,將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中,展現兼具可信任與可持續的新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