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新賽局, 觀點 碳費子法公布後,企業應該如何界定這份新的資產或成本? 環境部於今年 8 月底公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碳費三子法,並確定將於 2026 年開徵碳費,碳費收入也將透過三大綠色基金專款專用,為企業淨零減碳挹注資金和誘因。KPMG 安侯碳資源服務董事總經理黃力家認為,即將實施的碳費制度如同宣吿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的時代,然而,不應將碳權交易與金融交易的操作邏輯混為一談。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傳承與共好的飯店ESG承諾,讓人與土地繼續幸福美好 今年4月初花蓮發生大地震,太魯閣晶英主動協助500多名受困人員,不僅提供住客服務,也成為災區受困民眾的庇護所;而且在災後被迫停業時,沒有裁員,而是安排員工至集團其他單位實習,同時照顧員工的就業權與工作尊嚴。在面對無可預期的天災時,晶英集團展現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多面向實踐。
ESG新賽局, ESG, 策略觀點, 產業案例, 創新 善念可以被量化?如何用SROI精準評估企業ESG決策 在討論企業的ESG中,環境保護 (E) 和公司治理 (G) 較為具體且易於量化管理,因而常常成為討論焦點,但社會面 (S) 的議題,則因為社會影響力的評估標準相對模糊,難以具體呈現,往往只停留在「善念」或「做好事」的感覺,無法符合企業治理的目標。因此,在推動ESG相關專案時,如何衡量社會影響力往往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為這項評估提供了一套精準且實用的方法。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善意是個好生意?GlobalESG創造善意+科技+商業模式的完美循環 科技不僅能改變生活方式,也能深刻影響社會發展,進一步推動台灣人的善意成為一門可持續的好生意。GlobalESG以其獨特的創新模式,結合科技、善意與商業,打造出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將曾經為雇主服務的用戶定位系統,轉型改良為村里長APP,再進一步研發為中低收入戶與伴讀班兒童提供支援的平安箱、珍惜卡,運用技術解決資源分配與社會需求的痛點。不僅為地方行政和公益扶助提供有效又好用的解方,也為宮廟和超商平台的剩餘物資找到出路。
ESG新賽局, 人才培育, 產業案例, 觀點 從地方到全球 用 AI 培育新一代亞洲韌性人才 提及地方創生與人才培育,其實與人工智慧領域所需的人才非常類似,需從土地、實際場域中一步步累積經驗與智慧。小鎮文創除了開發 AI 社區平台,以數據驅動來保存和延續社區的成長軌跡,也致力於透過教育、文化交流與國際專案的深度合作,並將台灣定位為亞洲韌性人才的培育基地。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人物訪談 從地方創生到跨國數位匯流:竹山小鎮成為亞洲永續韌性樞紐 隨著全球化和數位化的持續推進,科技成為地方創生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許多組織開始意識到,科技不僅是便利生活的工具,也能成為帶動社區繁榮與文化保存的手段。「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從民宿經營開始,結合在地文化與科技創新,並創立數位科技公司「小鎮智能」,運用區塊鏈與人工智慧技術,協助社區在全球化的脈絡中找到自我定位,並透過數據分析驅動永續發展的落實。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當永續時尚成為趨勢,供應鏈轉型將是重要挑戰 時尚產業是全球產值最大的產業之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隨著聯合國及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意識提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的環節中,橫跨亞洲、非洲與歐美等市場的挑戰更顯突出。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力學院新創專案總監 Viola Jardon 表示,許多歐美品牌已逐漸意識到,碳排放管理無法僅靠內部努力,必須依賴供應鏈相關國家進行更多的溝通與合作。
ESG新賽局, 策略觀點, 觀點 製造業結合 BIM,成為台灣推動永續的切入點 隨著 ESG 成為世界重要國家共同指標,企業正面臨如何將這些核心價值融入日常營運的挑戰。特別對台灣這樣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中,如何推動 ESG 轉型是產業這兩年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建築產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框架。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環境風險升高,透過 BIM 協助建築業實現 ESG 目標 天然與人為災害頻傳,工安與風險管理逐漸受到重視的同時,也使得建築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其中包括永續發展、工期延誤、成本超支以及安全事故等。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建築資訊模型(BIM)、人工智慧(AI)以及風險管理等技術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透過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專案管理效率,還能在風險管理與可持續發展(ESG)方面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