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升高,透過 BIM 協助建築業實現 ESG 目標

天然與人為災害頻傳,工安與風險管理逐漸受到重視的同時,也使得建築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其中包括永續發展、工期延誤、成本超支以及安全事故等。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建築資訊模型(BIM)、人工智慧(AI)以及風險管理等技術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透過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專案管理效率,還能在風險管理與可持續發展(ESG)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不只是建築工具,更能協助建築業實現 ESG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 BIM)是當前建築行業正在發展的資訊技術,主要是在資訊架構上進行建築設計與專案管理。它可以協助建築產業,從專案開發、設計管理、營建管理,貫穿整個建築流程的全生命週期。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王寅武解釋,由於建築物或城市基礎建設在營運階段的資產管理,包含風險危害及財物價值及近幾年備重視的碳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他自己也在學校進行軟體操作與專案管理知識的傳授。

作為國內推廣 BIM 的先驅者之一,本身也是建築師的王寅武說,BIM 不僅是一個建築設計工具,更是一個能協助建築業實現 ESG 目標的系統工具。

王寅武解釋,ESG 最重要的目的是永續,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則是讓投資者、股東在看完 ESG 報告後,對該企業的未來營運更具信心且願意持續投資。另一方面,客戶也會因為企業的 ESG 指標,而更願意進行合作或消費產品。

BIM 不僅能詳細記錄建築物在設計、施工及營運階段所使用的材料、能源等資訊,精確計算碳排放量,建立完整的碳足跡履歷。除此之外,也可模擬建築物在不同情境下的環境風險,例如地下開挖可能引發的工程安全問題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透過 BIM 的風險評估,協助建築業者提前採取預防措施,降低環境風險。

王寅武說,由於 BIM 能將相關的建築資訊與風險整合到同一個平台上,讓專案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即時獲取最新資訊,提升溝通效率,避免資訊落差。企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商業雲平台放置 BIM 平台,並設定對應權限。但他提醒,實務經驗上並不會只選用一個雲平台,因為要考量不同雲平台的數據分享管理與資安控管能力,因此,需要針對要管理的目標進行評估,再決定這個 BIM 平台的組織架構。

除了營建業之外,設計階段的建築師或是工程師也會使用到 BIM 的系統。王寅武提到,近年來的社會住宅也都大量使用相關技術,由於過程中所有的技術、數據與資訊都是為了協助利害關係人進行決策,因此,關鍵的決策者必須要先釐清未來的資產,包括城市的基礎建設,或是當前建築物的重要管理目標,包括環境風險、不動產建設的財務風險等,不能只有某一個行業參與,而必須是全員參與。

技術不斷更新,環境風險逐漸拉大

近年來可以看到許多重大工安或是環境災害造成的資產損失,也讓風險管理的議題逐漸被重視,甚至是資產管理中的重要議題。但是,我們該如何管理這樣的風險呢?

根據王寅武的觀察,自己多年製造業輔導的經驗,可以看到二十幾年來雖然技術與產品不斷更新,但是廠區環境設施並沒有跟著提升,甚至距離最初所設定的營運能量已經完全不同,這當中還包含消防等各種安全措施是否更新,如果沒有持續更新以符合營運所需,就很容易產生意外。更進一步看,當中的細節還包括建築物本身的結構安全,以及公共設施安全,而這些資訊如果能透過 BIM 這個資訊平台揭露,讓企業經營者/決策者發現可能造成危害的不確定性。

王寅武說,如果要考量到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在設計與施工階段就應進行更多的前期投入,包括材料選用、建造工法、施工品質等。在居住正義的趨勢下,購屋或租屋的財務風險負擔皆偏低,消費者即使買得起也不一定能負擔後續的維護更新費用。除了房價,消費者也對建築材料與結構的壽命感到憂慮。因此,透過BIM(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完整的建築資訊,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後續維護,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透過這個平台獲得建築物的透明資訊。例如,選擇更具耐久性的建材,雖然在初期可能會增加建設成本,但從長期來看,這些投入有助於降低未來的維護與修繕費用。這樣的數位化管理不僅提高了施工品質的控制,也讓消費者在購買或租賃時,對於未來的使用成本有更加清晰的預期。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透過BIM管理建築全週期,掌握完整風險訊息 一 ft.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 助理教授 王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