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AI在產業開始落地,2021值得注意的新趨勢
人工智慧在台灣的發展大約自2017年開始蔚為風潮,此刻即將邁入第五年,台灣的人工智慧發展到什麼程度?2021年又該往哪個方向前進?隨著許多應用逐漸落地,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已有許多大型企業正在積極佈局;中小型企業雖然沒有豐厚的資源,但已有部分企業嘗試從小規模試驗性專案開始,提升其數位能力。
歡迎訂閱我們
人工智慧在台灣的發展大約自2017年開始蔚為風潮,此刻即將邁入第五年,台灣的人工智慧發展到什麼程度?2021年又該往哪個方向前進?隨著許多應用逐漸落地,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已有許多大型企業正在積極佈局;中小型企業雖然沒有豐厚的資源,但已有部分企業嘗試從小規模試驗性專案開始,提升其數位能力。
疫情帶動產業加速轉型腳步,加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各產業對於數位及AI人才的需求漸增。為了幫助台灣產業加速AI化的腳步,AIF在新的一年將結合過去長期累積的技術教學能量與產業合作經驗,並與多所大學、法人組織攜手合作,透過客製課程、專案等合作賦能多家企業建立內部AI團隊。
令人驚心動魄的2020年只剩下10天即將劃下句點,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台灣成為全球少數仍能維持正常生活的幸運兒。隨著疫苗出現、疫情終結似乎略見曙光,然而,如何利用不受疫情干擾的優勢,打造疫後時代的產業競爭力,正是企業經營者此刻迫在眉睫的課題。
雖然數位轉型已經談了好幾年,但是在2020年台灣產業數位轉型調查中,赫然發現台灣雖有近四成企業啟動數位轉型,但僅4%達標,在目標與實際執行面中究竟存有哪些落差?尤其是經過2020這麼動盪的一年,台灣產業又該怎麼面對數位轉型這件事?在Appier 及愛卡拉董事簡立峰的眼中,台灣其實還有很多機會與獨特優勢。
「數位轉型」已流行了幾年,在COVID-19的推波助瀾之下,更成為2020年企業重要目標,預計在2021年也還是產業熱門話題。無庸置疑,這是這個世代足以影響企業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如同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李維斌所說:「數位轉型不是名詞,而是產業追求永續的動態過程」
AI、5G、物聯網⋯⋯等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眼看即將啟動一波新的產業革命,除了期待為產業及社會帶來的變化與價值,不少專家學者也密切注意技術創新背後可能引發經濟、社會,以及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所幸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生的產業革命,只是這一次的技術進展來得比我們想像得更快更急。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不僅要參考他人的經驗,也希望可以從歷史中找尋因應的方式。
數位化浪潮之下,無論新創或傳統產業,都想用科技為產業加值,即使專家都說AI方便又簡單,但企業真的知道為什麼要使用AI嗎?
近來人工智慧技術逐漸受到醫療業矚目,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更加速了科技醫療的應用發展。但實際上,AI能直接應用到醫療產業的部分有哪些呢? 這期的電子報,我們從人工智慧與醫療結合的角度出發,首先整理了技術上已可實際應用於產業面的成果,接著展示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歷來合作的成果。另外,也要從實際醫療面出發,從醫生的角度來看,AI醫療要直接應用於臨床上,還有哪些挑戰需要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