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與韓國系列(1):北方的狼族

從1970年代起,台韓亦步亦趨的發展半導體與新世代資訊電子工業。兩個國家的國情、產業實力十分相近,在美蘇冷戰時期,台灣與南韓是面對共產世界的第一島鏈。現在中美對立,雙方短兵相接的不僅僅是飛機船艦,也包括科技產業實力,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以半導體產業與無所不在的供應鏈。

台韓出口的半導體都有60%左右輸往中國,2020年中國進口的半導體高達3,500億美元,大約一半來自台韓。台韓一方面大量出口到中國,另一方面也相互競爭在產業的領導地位,只是南韓專長於記憶體,台灣則分散於晶圓代工、IC設計與封測產業。台韓相看兩相厭,但也相互依賴。

(圖片來源:《電子時報》椽經閣)

除此之外,台灣的NB、伺服器、網通設備、工業電腦都執世界牛耳,南韓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是唯一具有頂級實力的競爭大國。而下一代的車用大容量電池,三星、樂金與SK集團都是佼佼者。除了這三大廠之外,南韓總是超前部署的電信環境,確實讓南韓成為新創企業的發展溫床,三大電信公司的發展戰略值得研究之外,超過10家的獨角獸企業,以及排隊等著上市的許多準獨角獸企業也值得大家學習。

但半導體與以ICT產業為核心的供應鏈,不僅先後被川普與拜登政府點名,必須融入美國的價值體系,台韓繃緊神經,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戒慎恐懼。毫無疑問,台韓的半導體產業都必須思考將生產體系擴張到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在供應鏈上除了回到北美的供應鏈之外,對於亞洲新興市場的布局,也牽涉到國家戰略與資源分配的方法。

儘管台韓國情相近,產業實力也互有短長,但南韓人口是台灣的2.19倍,南韓GDP總量是台灣2.55倍,台灣人均GDP是南韓的86%。但台灣所得分布較為平均,城鄉差距小,幾乎沒有外債的台灣,外匯存底超過5,400億美元,而南韓的外債卻在最近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

台灣保守謹慎,加上很多在中堅企業引領風騷的中小型企業,台灣實際產經實力較南韓並不遑多讓。南韓是銳氣十足,除了提供各大企業鑽研先進科技的實力之外,更以優質的電信應用環境培養當地的新創企業。比起新創企業,台灣遠遠不如南韓。這些客觀條件落實到未來的國家戰略時,雙方相互較勁,也可以對方為標竿,相互學習,並確認發展的進度與成效。

最近DIGITIMES針對汽車與電子兩大產業的亞洲100大公司做出初步的分析。這100大公司中,有95家來自日本(37)、中國(33)、台灣(14)、南韓(11),我們可以理解當東協南亞國家往物聯網、未來車邁進時,多數的解決方案都會來自東北亞的國家,這些都是北方的狼族,也將是下一個世代世界科技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這一系列的評論,將以三星與南韓的半導體、面板、手機、大容量電池、消費電子產業為核心,對比台灣、南韓、中國的近況,並探索亞太國家未來針對全球科技產業變化與新技術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