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德:數位轉型要以數據驅動策略,必須與時俱進

如果說黑死病間接催生工業革命、天花造成阿茲特克帝國滅亡與成歐美經濟整合、霍亂啟發公共衛生觀念,促使城市中大量興建下水道。那麼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帶來什麼大改變呢?答案是:數位轉型。面對全世界已經起跑多時的轉型之路,落後一大步的台灣中小企業要怎麼趕上呢?

根據美國聯準會調查,過去六十年來,每一波大型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至少5年,且會導致GDP下降3個百分點。而這一波新冠肺炎造成許多國家同時癱瘓及大規模封鎖,對消費與投資都直接造成衝擊。造成的影響與金融危機不同,金融危機在第一年很糟,但後面就回到正常;但是新冠肺炎發生後第一年雖然有報復性的反彈,但是接續三年都是往下墜。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27日在「Reborn!企業創新轉型成果論壇」演講時指出,接下來各國將要面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退場、資金不足、經濟下滑等議題,此時如果不進行數位轉型,幫助企業達到降低成本、有效找到客戶...等目標,一旦面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下滑考驗,企業將會遭遇危機。

為什麼台灣企業需要進行數位轉型?根據台經院今年8~9月針對服務業及不動產業進行的一份調查,多數企業最關心的是疫情問題;因應策略上則認為要進行數位轉型布局。孫明德說,無論是外帶線上服務、電商外送數位轉型都是數位轉型或是運用資訊加強業務銷售,或是進行業務轉型提高附加價值。其中又以製造及服務業的態度較為積極。

「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比起大企業來得辛苦,」孫明德認為,受限於資金或規模,甚至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不如大企業,目前台灣的出口以大企業為主,中小企業則做備援的角色,與早期作為對外連接窗口的角色不太相同。這次疫情可以看到中小企業抵禦經濟風浪的能力較差,一旦遇到警戒或是其他國家封鎖的狀況,服務業就會不支倒地。

規模越大,數位轉型比例越高?

目前國內企業在七大IT重點(資訊安全、物聯網、行動應用、數位行銷、、AI、大數據、雲端服務)上,以大數據、物聯網和資安的投資金額較高。孫明德說,這兩年因為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普及,相關應用也很多,例如金融業希望利用AI辨識協助授信、幫助投資更加完整;或是製造業會利用人工智慧提高良率,提高產品生產率。所以,看起來企業在IT上面的投資也不手軟,越來越增加。不過,根據《2019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業的數位程度就比較低,以製造業為例,目前大多仍是以單機自動化為主,要達到整線生產自動化或是建立一個建立一個生產系統,還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在製造業的生產管理軟體上,未滿50人的企業,以基本電腦軟體作為主要或其中一種管理方式的比例最高,比例高達7成以上,而50人以上的企業,多使用專業ERP系統。然而不論廠商規模大小,結合IoT、AI 或虛實系統整合(CPS)的比例,皆不到2.5%。孫明德指出,中小企業的數位程度距離大企業的程度還有一小段距離要拉近。

至於服務業的數位程度,未滿50人的企業,以基本電腦軟體系統作為主要或其中一種管理方式的企業居多;而50人以上的企業業,有接近一半的比例使用專業ERP系統的。然而不論廠商規模大小,結合AI技術的比例,皆不到1.4%。孫明德說,可以看出當企業人越少、規模越小,對於數位轉型的要求可能只是買買軟體;當店家規模夠大、機器夠多,就會想把店跟機器整合在一起,這時候數位轉型的比例就會更高。

人工智慧、大數據,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主要使用哪些工具?

根據之前孫明德和團隊所進行的《2020年「產業數位轉型」景氣趨勢調查報告》,目前中小企業數位化程度以「數位學習者」為大宗,正開始規劃數位轉型並展開初步工作。孫明德提到,雖然有少部份企業已開始擴散,但在內部形成共識並實際帶來改變的企業並不多。更不要說有一些「數位新進者」,還處於開始評估規劃的階段。2020年整個中小企業還在研究導入的階段,至於是否有一些成果?孫明德說:「大企業可能有些成功案例,但中小企業的確還沒那麼多。」

那麼這些數位轉型的企業,主要都是使用哪些技術呢?根據調查結果,目前以物聯網及大數據的運用較多,而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熱門技術其實比例並沒有那麼高。孫明德認為,一件事情的執行大企業可能會同時成立好幾個部門或好幾個部門同時導入;但中小企業因為資源有限,可能先做一件,先求有再求好。大企業一次可以做的事情,中小企業可能要分三次才能完成。

這份報告中受訪的企業,想要進行數位轉型的動機主要為提升競爭力及解決生產痛點。孫明德指出,這些受訪企業的數位轉型模式,大部分集中在營運優化,透過數位工具提升企業工作流程、決策能力,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第二個則是商業模式,透過數位工具跟資料發展新的服務模式、商品及通路。但是兩者的比例差了十五個百分點。

五大中小企業轉型具體建議

而多數受訪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四大轉型挑戰,分別是專業人才難尋、內部阻礙、對數位科技瞭解程度不夠及資金有限。

孫明德指出,成功數位轉型的企業有些特色,首先是「跨部門且深度協作」,不會只有IT單位覺得需要數位轉型,其他業務、行銷部門卻都不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第二是「實驗與容錯的組織文化」,一個新的嘗試本來就會犯錯,必須要能夠實驗,允許錯誤。第三是「企業營運資源的重新分配」,當有成果產生,要擴大使用必須投入大量資源,如果沒有更多資源投入,創新是不會深入普及的。不能只有少數人使用,必須大家都能用。

至於中小企業想要進行轉型,是否有哪些具體建議可參考呢?孫明德提出了五大建議:第一是企業主的決心。因為中小企業的老闆影響力較一般中型企業的老闆來的大,如果老闆沒有帶頭,那其他人大概就不會配合。第二要​​先確認目標,最後再導入技術。不要人家有什麼就買什麼。第三是排定優先順序,因為數位轉型不是一步到位,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態度,在過程中隨時調整而非期待一蹴可幾。第四為建立階段性的目標且要結合外部的力量。例如善用政府或民間智庫的輔導補助方案,降低投入成本。又或者像這次「AIF傳統企業與新創輔導媒合專案」,藉由導入外部力量,提供技術及產業輔導,協助雙方縮短學習曲線,整合力量快速累積成功經驗。第五是持續進行內部專業人才養成。

「數位轉型是個以數據驅動的策略,必須要與時俱進,而不是單純把既有的東西加一點數位工具就能完成。」孫明德認為,這中間包含了三大關鍵議題,第一是重塑價值鏈。用數位重塑你的價值鏈,不是營運模式優化而已,而是企業的價值要怎麼優化、重塑。第二是企業與客戶的連結。要讓客戶感覺到服務更好,並且建立顧客忠誠度,進行行銷支出評估跟優化。第三是內部組織重建。包括數位化管理、設計適合創新的組織、能力與人才資源管理。如何找到適合的人調整,讓內部組織發揮更大的戰力?

「我相信數位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應該不是那麼難的事情,」孫明德認為,雖然目前中小企業的腳步看似稍微落後,需要即刻加緊直追。但是,台灣是一個科技業重要的資訊生產基地,過去我們靠科技及努力撐起了台灣的製造業,未來不管是大企業或中小企業,相信數位轉型將會成為一個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