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導入AI 數據先行打造核心競爭力

產業導入人工智慧,2017年後蔚為風潮,其中智慧醫療與智慧製造被視為台灣最有優勢的應用場域。至於為數眾多的服務業,除了金融以及大型連鎖加盟業之外,似乎較無法創造出新的應用模式。不過,星醫美學集團從「醫療服務」角度切入,數據先行,以醫美做為核心業務,結合網路KOL行銷管理系統與實體店面客戶體驗優化系統,發展出獨特經營模式。2022年更積極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期待進一步掌握市場先機。

數據先行,指的是將數據做為決策指引,經過蒐集、定義與分析之後,達到預測功能。可以結合線上線下數據,進行精準行銷、提升客戶體驗還能減少決策錯誤。然而,服務業只有數據並不夠,還要現場人員都能掌握數據提供的洞察,做為與客戶互動時的重要依據。因此,除了IT跟數據、行銷團隊之外,現場人員也都必須具備數據思維以及對於人工智慧的基本認識。

怎麼做呢?星和醫美集團長期藉由內部讀書會,提升同仁認知並建立共識。例如,近期他們就共同閱讀《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觀看已故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陳昇瑋講解AI的相關影片,並要求每位主管分享心得。

星和醫美集團創辦人林信一表示,從同仁們的讀書心得可以看出,數據驅動與AI應用絕不僅限於IT系統。以服務業而言,顧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和顧客體驗更是重要。因此,要如何以顧客為核心、數據為前導,打造出最佳顧客體驗,必須每個部門共同投入、發揮想像力與創意,才能夠將AI應用的價值發揮出來。

如同有位主管在心得中提到的,必須要先明確定義目標,進一步架構出業務、流程、資料與需求後,找出適合以AI來解決的問題。「對於醫美產業而言,線上與線下客戶資料的整合,才能建立出客戶體驗地圖,這是很明顯的關鍵點。」

另外,內部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但容易被企業忽略的關鍵工作。例如,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力,當企業導入AI時就是工作可能不保的前兆;再加上全面導入人工智慧前勢必有組織跟流程的大幅調整,很容易造成同仁反感甚至私下抵制。因此,某位主管認為必須讓同仁先有正確觀念,「人工智慧並非為了取代任何同仁存在而生的,而是要我們從經驗導向的思維換位思考,以客觀的資料事實及科學方法,輔助決策進行,達到人機協作,提高效率提高決策的正確機率,會讓我們有效擁有資源,成功達到數位轉型的目的。」

那麼,當許多事情都由AI代勞之後,員工的價值在哪裡?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看。第一,服務業原本就是以人為主的行業,人與人接觸時的傾聽、關懷都是無可取代的。如果能夠讓客戶每次的接觸都有超過原本期待的品質,將會是獨特的價值。

其次,人工智慧不會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當有「例外」或「異常」出現時,也必須倚賴人的經驗和判斷才能解決。同時,在人處理完例外情況時,還能夠將問題的原因與解決方法回饋到系統中,優化提升系統效能。

雖然統稱為服務業,但因販售的產品服務不同,其實差異很大;再加上台灣消費市場規模不大、企業資源相對有限,在導入數據系統與AI時有一定的難度。

林信一舉例,像醫美提供的是「低頻、長鏈條」服務,超商等零售業則是「高頻、短鏈條」,醫美的消費頻率低,但消費流程時間長且細節多,跟零售業對數據的需求差異很大。因此他建議服務業要先摸清楚自身行業的本質,擬定正確的營運模式,再逐步收集、分析數據,才能掌握正確方向、藉由數據與AI技應用持續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