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時間感」是一件相當奇妙的事。以前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在太平洋某小島上有人經過木瓜樹,看到一顆掉到地上、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現場就蹲下來,等待木瓜成熟。
咦?為什麼不撿起來帶回家?何必浪費時間蹲在那裡等?習慣快節奏的我們一定會這樣想。對,但或許因為小島島民沒有別的事情需要趕著做,「等待」也是一件值得花時間做的事?
還有,這段時間很多人討論的動畫電影《葬送的芙莉蓮》,不死的精靈魔法使芙莉蓮沒有時間的限制。在她心中,多留「一下」可能是兩年,百年老店在她眼中,也顯得稀鬆平常。但她所要面對的是,一切的美好都只能成為記憶。
時間的快跟慢,有主觀認知上的不同,也有許多實際上的限制。大學時代的某位老師後來擔任教育部長,他在任內常常告訴大家,教育的事情不能求快。這樣的看法,就算在快速變化無法預測的AI時代,恐怕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面對AI衝擊,社會上有許多聲音要求教育必須立刻改變。但是更深一層思考,改變,究竟要改變什麼?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改108課綱?該由誰來改?教育部、校長、老師還是家長跟小朋友?或者該改的是對於人才、成功與成就的刻板印象?推動翻轉教育多年的葉丙成老師從他的經驗出發,提供相當具體的觀察與建議,本週電子報與各位分享。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