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在黃仁勳挾帶著 AI 旋風橫掃台灣之後,蘋果在上週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4)正式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透過與現有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的深度整合。而這也使得蘋果股價超越微軟市值達到約 3.285 兆美元,超越微軟,重新奪回全球市值最高企業寶座。
但這是全球大科技公司的爭奪戰,亞洲、特別是以製造代工為主的供應鏈,目前則關注不同的重點,其中,台灣的成功經驗,是不少國家想要學習並且快速達成的目標。
上週與某東協國家負責資訊產業推動的國家組織執行長碰面,這個國家原本就是原物料出口國,並且目前已有半導體封裝測試廠,他們希望能夠將半導體產業往上延伸到半導體設計,並且希望能像台灣一樣,從硬體、資訊軟體到 AI,打造成完整的產業鏈。
「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起像台灣這樣的系統,」聽到其他國家有這樣的政策目標,心中難免有一絲悸動與引以為傲;不過也是一個重要提醒:台灣的下一步呢?如果蘋果以消費者體驗與功能整合做為主戰場,對於眾多以提供應用服務為主的台灣 AI 新創,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如果硬體是台灣的核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強化並擴大這樣的優勢,做為產業成長動力與韌性的定錨點?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