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或許是巧合,最近有幾位朋友不約而同告訴我,有點期待週日上午收到《知勢》電子報。因為可以看到一些我在工作中的觀察與心得,也會問問大家的想法。朋友們說,像是某種靈魂拷問。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重返白宮,這樣的結果不算意外,但《紐約時報》選後幾篇評論特別吸引我注意。一直以來,很多美國自由派媒體以及民主黨,將川普定位為偏執狂、口不擇言的小丑,甚至是精神錯亂的法西斯主義者。但川普的再度勝選卻逼得許多人必須承認:無論如何,他就是代表美國民意。
因此,選後《紐約時報》有多篇評論都在重新思考,究竟民主黨以及自由派人士搞錯了什麼?例如專欄作家 BRET STEPHENS 就指出,民主黨犯了許多錯誤,包括許多看法與美國人民的感受及經驗相左,導致民主黨成為一個自負、武斷和浮誇的政黨。「現在,我更擔心的是自由主義者缺乏反思自己錯在哪裡的能力,缺乏下次做得更好的紀律以及改變的謙遜態度。」
這樣的態度無關勝負,我倒認為是民主社會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在結果不如預期或面對未知時,能夠試著跳出習慣的思考框架,謙遜地找尋改變、變得更好的可能性。
探索 AI 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與衝擊,希望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原因是每個人受限於立足點與經驗,所知都有限。如同 Shannon Vallor 所寫《The AI Mirror》中的提醒:AI 如鏡,「反映了我們,但只反映了我們和我們經驗一小部分,但卻讓我們以為那就是全部,甚至回過頭來改變我們。」
生成式 AI 的確掀起產業變革巨浪,但究竟在管理層面產生什麼影響?除了追逐不斷更新的技術、讚嘆 NVIDIA、微軟等大科技公司富可敵國的股價之外,AI 存在社會的底層真相與陰影又是什麼?而這樣的改變是你我樂於接受的嗎?
強烈颱風過後一星期,台北街道仍在逐漸復原當中;立冬剛過,開始有些涼意,2024 年也逐漸進入尾聲,祈祝一切平安美好。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