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數不清被問過多少次:「為什麼你們會做產業 AI 化大調查?」
官方版的回答是,從事 AI 相關工作的人都知道,數據是 AI 的基礎,沒有數據不可能有 AI;做政策推動規劃的人也知道,沒有掌握正確的數據根本無從著手。但對我來說,其實這是基金會推動產業AI化工作的成績單
2019 年 6 月,已故執行長陳昇瑋博士和我合著的《人工智慧在台灣》出版,試著為台灣產業 AI 化提出可能發展路徑;直到當年 11 月,進行第一次產業 AI 化大調查時,AI 在台灣還只是個模糊而充滿想像空間的概念。2022 年底 ChatGPT 席捲全球同時,我們發佈疫情後的首次產業 AI 化大調查。接著每年持續進行,直到如今。
今年與過去最大的差別,在於除了由調查結果分析現況之外,還針對企業普遍面對的挑戰,提出具體 AI 落地指引,以及對政府政策的建言。並且首度邀請蔡宗翰教授與高通劉思泰總裁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他們的觀察與回應。而在本週電子報也跟各位分享華碩雲暨台智雲吳漢章總經理對於算力與模型的觀察,以及工總呂正華祕書長對中小企業導入 AI 的建議。
綜觀這次調查結果,表面上產業 AI 化的進度或許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理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台灣產業對 AI 的認識開始脫離人云亦云的不切實際想像,進入真實理解、務實評估階段。
本以為在川普關稅旋風之下,大家會將注意力轉移到看似緊急的關稅問題,但令人欣慰的是,《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落地指引》發布會現場仍然來了許多朋友,其中還有許多企業中高階主管。相信大家都認知到:在面對全球產業格局劇烈變化、無從捉摸的此刻,唯有壯大自己才有靈活應變的本錢。
「對台灣社會重要,沒有人做但需要做、而且我們能做的事情,就要趕快做,」這是 AIF 成立七年多以來沒有改變過的宗旨。所以這個月底我們會對國際發佈英文版《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落地指引》,希望讓國際社會更了解台灣,也促成更多的國際合作。
特別感謝每一家協助填答問卷的企業,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知道台灣產業 AI 化應該努力的方向。我們一起加油!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