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技術與組織改造的難題 上週出版的《時代雜誌》(TIME)封面故事是〈人工智慧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TIME 100/AI),一時之間要看完這100位影響者的報導,如同要很快全面掌握AI發展趨勢一樣困難。但不妨抽空看一下相關報導,再加上每週閱讀我們的電子報,應該可以逐漸累積出對未來科技應用與影響的認知架構。
訂閱電子報 人力不足還是溫度不夠?重點不在工具,而是如何融入場景 Midjourney與Stable Diffusion的出現,是不是能夠探索出新的創作方式?的確,新工具的出現,會讓人開始思考改變的可能,但改變是否能夠成功且持續下去,通常還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本期電子報就與你分享,關於變革的一些觀察與思索。
訂閱電子報 從電走向光,「矽光子」為何讓NVIDIA等科技巨頭大舉投入?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地位不可或缺也無可取代,要如何持續這樣的地位與競爭力,在技術上的持續進深與人才培養,絕對是重中之重。本期電子報特別和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合作,從技術切入,了解下世代半導體的關鍵佈局,例如為什麼「矽光子」會成為全球科技巨擘競相投入的領域;以及對於未來產業如車聯網的影響。當然,也可以發現,AI在半導體研發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訂閱電子報 讓AI走進中小企業,科技應用的關鍵思維 台灣的強項是資通訊產業,因此無論是2016年的AlphaGo或2022年的ChatGPT,產業和學術界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熱烈反應,很快就有許多名師和課程讓大家快速學習。不過,在熱熱鬧鬧的研討會、論壇與課程之後,卻也發現要落實到自己的企業時,往往才是真正卡關的開始。
訂閱電子報 AI能夠理解人類的情緒變化嗎? 科技、金融、教育、經濟跟政治,所有我們想得到的、熟悉的大環境都在轉變,當過去的經驗不再管用時,我們該如何了解社會未來可能的方向呢?擁抱變化、持續學習的成長心態,或許不是答案,但會是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未來與未知的底氣。
訂閱電子報 數位轉型需要多少數據?回歸企業本質才是重點 上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原定9月完成「AI基本法」草案會延後提出。綜觀世界各國的AI法規,因為技術日新月異、應用範圍遍及生活各個層面,都需要經過數年的觀察、跨產業對話與不斷修正後,才提出規範方針或原則。這樣的做法,我想很值得台灣深入思索並參考。
訂閱電子報 碳權、生成式AI,我們如何迎接新經濟時代 由AIGC帶起來的風潮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AI已經被視為營運系統與成長策略的重要環節,不再只是過去的POC,而跟企業的發展及永續,甚至成本計算、價值創造都密不可分。
訂閱電子報 2023上半年AI生態系地圖發布 2023上半年的AI生態系地圖正式出爐,由於去年底各種大型生成式AI模型及應用的陸續推出,台灣的AI生態系受到相當明顯的影響。 首先可以發現,企業使用AI的意願增加,這與生成式AI便於使用、縮短與中小企業的距離有直接關係。加上媒體大量報導的推波助瀾,幾乎不再有人懷疑AI時代已經真正來臨。
訂閱電子報 面對變局,你的企業做好Plan B了嗎? 籌備多時,由基金會與「大店長讀書會」、iCHEF合辦、針對餐飲及零售服務業的「AI陪跑計畫」終於在上週正式展開,共有八家企業參與第一階段培訓,邁開AI應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