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網際網路盛行,接著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出現,使得閱聽人使用習慣轉變,媒體主要收入來源廣告也在 Google 以及 Facebook 的瓜分之下,剩下不到兩成且逐年下降中。媒體產業的經營環境原本已極為艱困,而人工智慧的出現,特別是 2022 年底 ChatGPT 襲捲全球後,媒體存在的必要性和媒體工作者的未來,更令許多人感覺憂心。
人工智慧是壓垮台灣媒體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或是協助媒體轉型創造新價值的機會?這幾年來一直是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思考的重要議題之一。也透過與不同媒體業者合作,找尋可能的解決方案。
以書籍封面預測銷售量
早在 2016 年,也就是人工智慧 1.0 時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已故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昇瑋就與知名網路書店合作,帶領當時中研院的研究團隊,透過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僅以「書籍封面」上的數據為分析標的,找出潛藏在書籍銷售數據中的客戶資訊,包括誰在買書、買什麼書、什麼書會暢銷……等問題。
當時這種以資料科學方法輔助決策進行的分析方式,在出版界造成一陣轟動。可惜,後續並沒有出版產業持續進行更深入研究。
AI 對話機器人挖掘書籍新互動模式
在生成式 AI 出現後,正式進入人工智慧 2.0 時代,基金會注意到這波 AI 將對於內容工作者產生極大影響,甚至可能顛覆整體產業的既有經營模式。因此與《天下雜誌》出版社合作推出「孫主任 AI 助教」,自行開發架構於大語言模型上的 AI 系統,打造出《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一書專屬的導讀對話機器人。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作者為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和本文作者,以書籍內容延伸研發這個實驗性質濃厚的對話機器人,主要有兩個主要目的:就讀者端而言,期待能創造新的閱讀體驗,藉由與 AI 的對話,讓讀者更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經濟資訊,並確保知識來源正確無誤;對出版社而言,也透過更容易掌握的互動流程,描繪出讀者的閱讀習慣與偏好,可進一步探索新出版主題和AI應用方式。
在 2024 年 2 月的國際書展上正式發佈後,我們觀察到的是,技術研發所產生的影響與價值,仍取決於企業對自身商業情境的掌握度,以及結合技術和既有優勢的創新想像力。
AI 2.0 重塑編採流程創造新價值
在累積上述經驗之後,基金會從第二季開始,與知名網路媒體《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合作,將生成式AI與既有的編採工作流程結合,串連起原本需要用大量人力來補足的斷點,取代重複且費時的工作,讓編輯人員能夠專注於更具有價值、更需要創意與判斷力的工作。
也就是說,藉由生成式 AI 的應用,成功重塑了新的編輯流程,不僅大量減少專業人員進行重複工作的時間,更使得工作體驗更有趣、更有成就感。
然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除了對生成式 AI 技術的熟悉之外,媒體對於自身價值主張、營運目標、人員學習能力,甚至文字風格都要有相當準確的掌握度,才有辦法與技術人員協作,打造出全新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