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各行各業引頸期盼「疫後新常態」到來。然而,是否真的有「新常態」存在?2020年似乎就像是一道分水嶺,除了疫情之外,後續引起的經濟環境與供應鏈變化、地緣政治衝突與風險,在在證明未來的常態就是「沒有常態」,策略「滾動式調整」已成為企業必修課。
過去三年,因為國門封鎖、遠距工作的需求,迫使許多企業不得不正視數位轉型。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投資控股則自2015年就於內部推動數位轉型,至今不僅生產力有效提升,年營業額從120億美元成長至近300億美元,面對新時代的變動,更開啟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多流企業」,建構全新產業平台生態系。
數位轉型秘訣:取勢、明道、優術
「先把『數位轉型』四個字弄清楚,才知道要往哪裡去!」大聯大投資控股副董事長葉福海直言,許多企業對於數位轉型有誤解,甚至認為有ERP就是數位轉型,「但實際上這些只是流程的掌控,離數位化還有一段距離,」葉福海強調,企業需要從類比到數位,再走到數位平台。而且不只是解決內部問題或提升效率,數位化還要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進而打造全新產業生態鏈。
談到大聯大的數位轉型,葉福海引用《孫子兵法》「取勢、明道、優術」作為三大準則。
「取勢」即判斷現在與未來趨勢,當時大聯大就以2015年做為基準,以終為始定義未來十年目標,「假設2025年利潤只剩下3.5%,而且還想賺2%,我想要活下去,該怎麼辦?」葉福海回顧當時所思考的,是如何推斷這個趨勢。比對過去經驗,大聯大成立時利潤是7.5%,2015剩下4.5%,再過十年推估會少1%。「『勢』已經告訴我,如果什麼都不做,照趨勢來看利潤是往下走的,」葉福海說。另外一個「勢」,則是逐漸走向萬物聯網、行動裝置以及雲端。
「明道」則是指了解趨勢後,企業想要做什麼?對大聯大而言,明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從線下到線上(Offline to Online),並且把能夠重複做的事情交給電腦。另外,他也提醒,「明道」應該是要來自客戶的需求,「B2B最大的毛病就是,永遠都看著對手有什麼,但是忘記真正付錢的是客戶。」葉福海提醒一個關鍵:數位轉型是一項以客戶為中心的工程。
「優術」則根據客戶需求,不斷優化軟硬體,讓客戶更方便。「大大網」平台即為大聯大的優術之道,2016年開始葉福海親自擔任五大平台召集人,親自主持每場會議,號召20人種子部隊,到2018年開發完成,大大網正式上線。
下個二十年,大聯大要「轉」去哪裡?
大聯大轉型的腳步從來沒有停過,從類比、數位化到平台,這些都做完了,然後呢?「下個二十年大聯大要轉型去哪裡?它核心在哪裡?」葉福海同樣對自己拋出一連串問題,之前的優化與轉型,都是針對集團內,但是如果拉高從整體產業的角度來看呢?
「除了本身垂直領域的業務不能共享,水平領域例如物流、資訊流都是可以合作與分享的,」葉福海認為,未來世界不是單純的線性,而是矩陣式的合作;數位工具和流程不只服務集團,更可以擴大到整個產業,這就是生態系的概念。因此,大聯大推出「物流即服務, Logistics as a Service」創新模式,即在解決客戶倉儲與物流的痛點,可以直接把倉庫的貨,送到客戶的生產車間,甚至連紙箱都不需要,這對客戶來說省時省力又省空間。
「我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就客戶!」葉福海提到,倉儲一直是市場的剛性需求,加上未來人才缺口更大,智能倉儲勢在必行,「大聯大未來找不到人才,表示同業更找不到人,所以大家可以來用我的設備,科技賦能共享成就。」而這就是大聯大的下一步:從集團優化,邁向提升產業優化。
除了物流之外,大聯大還有更大的企圖心,希望變成「四流企業」:包含物流、資訊流、金流與商業流,透過這四大模組,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
服務走向訂閱制 帶動組織從「交響樂團」變成「爵士樂圖」
葉福海透露,目前大聯大已在內部啟用資訊流(BPaas),這也是目前資訊(IT)部門最重要的任務,預計2025年完成。因為大聯大思考在2030年讓所有使用資訊流的用戶轉為訂閱制的會員,由使用者自行決定使用量。
為什麼走向訂閱制?根據他的觀察,早期IT部門都是接到需求後,開始進行程式系統開法,但是往往開發後,使用成效無法清楚掌握,「我可以保證,一百個程式,大概六成沒有在用,」他笑說,甚至過了幾十年,這些使用率極低的程式或系統也沒有人敢下線。一旦把大聯大所有的服務都變成訂閱制,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如果沒有人訂閱,就可以直接下線。葉福海表示,希望透過BPaas將大聯大內部的IT服務變為訂閱制,以突顯IT部門的價值。
從傳統業務合作,走向訂閱制的服務,改變了大聯大與客戶連結的方式,也帶動內部組織的模式調整。就目前來看,葉福海將大聯大定位為四流企業,這也代表未來任何一個部門的需求,都可能變成一個服務,例如人資、法務、總務等,「所以大聯大重新創造業務的模式就是『XaS』」葉福海提到,大聯大執行長給各部門出了一道題目——「你要怎麼變成獨立的諮詢公司?」目的是希望同仁站在服務客戶的角度思考,可以像物流一樣走出去,變成一間訂閱制的新創企業,服務產業。
當企業走向訂閱制或是XaS的時候,公司的組織還會跟現在一樣嗎?他認為,現有的組織架構都是交響樂團式的組織,由中央統一指揮,各功能部門跟著指令彈奏,但是未來會變成爵士樂團的模式,沒有一個中心指揮,但是不同的樂器卻能很有默契地各自彈奏,可以獨奏、協奏,也可以多個樂器一起,具有彈性,而且依然是一個和諧的樂章。
「大聯大未來要階級解構,」葉福海說,現有的組織要細化成分子,分子要變成原子,甚至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未來大聯大有300位執行長,每位執行長帶五到十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靈活的應變能力,而這就變成一個擁有三百個事業體的組織,客戶需要什麼服務,可以自由選擇。因此未來的工作形態與吸引人才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是否需要固定辦公室?辦公室的功能或許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個社交、互相交流的地方,人才組成更加多元,不受地域語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