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企業去識別化需求,台灣新創用差分隱私保護個人資料

隨著隱私保護議題興起,除了牽涉到人權保護的議題,更是國際貿易競合的議題,對企業來說,是不得不正視的議題。在需要保護用戶個資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要有效的針對資料進行去識別化的需求,台灣新創如何開發去識別化的硬體晶片和軟體應用程式,以確保資料安全性無虞?

隨著資料科學和 AI 技術蓬勃發展,資料價值越來越受重視,也被企業視為應妥善應用的策略性資產。從實際案例來看,Facebook 和 Google 皆透過使用者社群使用或搜尋、瀏覽行為,推播相應廣告,賺取龐大廣告收益;Amazon 藉由分析顧客購買記錄,預測未來需求推薦商品,有效提升銷售率;而 Netflix 則是透過使用者觀賞偏好,為其量身定做專屬片單,提高用戶黏著度和忠誠度。

shutterstock_552691744_social media.jpg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被轉化為一筆筆數據,再透過自身演算法分析,創造消費者之於企業的永續價值。(圖片來源 : nopporn via shutterstock)

由於上述奠基於資料所開展的商業價值可觀,許多企業無不費心透過更改消費模式,如:買斷制變為訂閱制,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轉化為一筆筆數據,再透過自身演算法分析,創造消費者之於企業的永續價值。然而,當每位使用者都成為資料時,資料交換對個人隱私權帶來的隱憂增加,資料外洩的潛在風險也成為大問題之一。

GDPR個資保護法規嚴格,唯獨去識別化資料不受限

有鑑於此,各國試圖透過訂定新法規保護使用者,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歐盟的 GDPR ,明列歐盟公民擁有刪除、更改、轉移個資的權利,而企業則須保護用戶個資。其中,GDPR 第 26 條說明,若能有效的針對資料進行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則可視為非個人資料,自然不受限於 GDPR 規範。

close-up-photography-of-european-flag-1743364-scal
(圖片來源 : eberhard grossgasteiger from Pexels)
資料去識別化指的是移除或使個人資料可識別項目模糊化,降低個資在非經同意前提下,遭到揭露的風險。去識別化後的資料具有不可逆推的特性,但仍具原始資料的特性,能透過相關技術進行分析。

DeCloak瞄準企業去識別化需求,以差分隱私技術開發軟硬體設備

台灣新創帝濶智慧科技 DeCloak Intelligences 瞄準這項優惠,開發去識別化的硬體晶片和軟體應用程式,協助欲打入歐美市場的企業,以及政府智慧城市的建置,以確保資料安全性無虞。

DeCloak 成立於 2020 年初,共同創辦人兼 CTO 鄒耀東解釋 DeCloak 開發三種硬體,分別為硬體晶片 PPU(privacy processing unit)、如 usb 形式的裝置 PPU-Dongle、以及薄如貼紙的 PP-SIM。以 PP-SIM 為例,使用時只要貼 PP-SIM 在具 SIM 卡的裝置,如手機、手錶等,再搭配軟體 app,透過 DeCloak 的 api 介面進行網路使用行為,當資料經由 PP-SIM 傳輸出去時,便直接為去識別化數據。

De-Cloak_2021_03_31_蔡仁譯攝-2 (1)
DeCloak 開發三種硬體,分別為硬體晶片 PPU(privacy proccessing unit)、如 usb形式的裝置 PPU-Dongle、以及薄如貼紙的 PP-SIM。(圖片來源 : Meet)

DeCloak 的去識別化技術以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為基礎,讓系統在處理資料時加入雜訊以破壞資料原始結構,一般而言,經差分隱私去識別的數據精準度不高,但 DeCloak 自行開發的技術能確保資料保有原始特性,同時兼顧隱私。

DeCloak 共同創辦人兼 COO 闕壯穎說:「經 DeCloak 去識別後的資料猶如『見林不見樹』般,能透過我們的 AI Prediction Model 辨識資料趨勢、特性,但保有高度隱私。」

若資料接收端想要分析或解碼經去識別化的資料,則須透過 DeCloak 的 AI prediction model 進行。至於軟體部分,去識別化流程無異於硬體,但以 AI prediction model 進行資料分析的精準度將略低於硬體效果。

DeCloak 處理的資料類型多元廣泛,無論資料形式為何,只要是數位訊號便能使用。此外,DeCloak 也支援使用者上傳資料 csv 檔,進行資料搜集後的去識別化工作。而此項技術應用場景多元,包含智慧家電、行動裝置、到智慧城市建置,皆需考量資料隱私問題;此外,歐美市場由於受到 GDPR 規範,資料去識別化成為企業重視的關鍵之一。

鄒耀東表示:「目前業界只有 DeCloak 開發去識別化硬體,其他企業作法以加密、解密系統為大宗。」以安全層級而言,DeCloak 的技術較能確保資料安全無虞。

創辦人學界出身,因一場公聽會走上創業路

事實上,鄒耀東具學界背景,創業契機要追溯回 2016 年一場位於英國的 GDPR 公聽會。當時,作為學界代表的鄒耀東接收到許多關於未來個資隱私處理的觀點,加上自身研究背景相符,認為開發相關產品時機已成熟,因而投入研究。記憶體設計廠鈺創科技(Etron Technology)和鄒耀東進行產學合作一陣後,由具備新創背景的闕壯穎和鄒耀東共同創辦 DeCloak,專注開發去識別化硬體。

談及未來規劃,鄒耀東表示現有募資來源包含個人籌措、天使投資人和鈺創科技,希望 De-Cloak 今年先順利落地後再規劃下一輪募資。由於初創時 DeCloak 便將市場目光放在歐美地區,礙於疫情近期難以走向國際,因此計劃先於台灣推行,待疫情穩定後再打入歐美市場。

DeCloak團隊,由左至右分別為共同創辦人兼CTO鄒耀東、產品經理錢偉臣、系統工程師黃仁又和共同創辦人兼COO闕壯穎(圖片來源 : Meet)

創業快問快答

Q:服務的創意來源,是因為發生甚麼事情而有這樣的想法?
A:歐盟頒發GDPR(個資保護法),發覺我們的技術是個好的切入點。

Q:希望提供這個社會什麼價值?希望解決甚麼樣的問題?
A:每個人可以掌握並保護自己的隱私。防止你我的隱私資料被濫用。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2. 在全球隱私保護議題興起時,我們早已預先布局、切入市場
3. 以硬體等級之高規格資料隱私保護,搭配最先進的AI資料分析預測系統,達到個人隱私保護並確保資料的高可分析性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帝濶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0/1/21
產品名稱:Privacy Processing Solutions
上線時間:2020/1/21
團隊人數:7 名
新創資料庫官方網站

本文授權轉載自Meet創業小聚 / 原文刊登於:輕鬆符合GDPR法規!DeCloak以差分隱私技術走向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