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NVIDIA 帶動的 AI 熱潮,使得台灣在 AI製造供應鏈角色備受矚目。不過,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醒,在這波 AI 浪潮中,台灣雖然是第一波受惠者,但除了製造之外,在 AI 應用場景上的缺乏,將是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簡立峰6月26日於《2024國鼎論壇》中提到,台灣是世界發展 AI 的支柱,可說是全世界這股 AI 浪潮下,第一波少數的受惠者。但是,即使我們投資了許多金錢在生產GPU ,但台灣GPU 的使用數量卻是屈指可數,恐怕美國任何一家新創所使用的數量就超過全台的使用量,這也直接反映了我們在應用場景投資的缺乏。
大家都在買鏟子,誰真的挖到礦了?
簡立峰指出,目前世界市值前七大企業中,包括微軟、Google、Apple、Amazon、Meta 等五家都是屬於屬於數據型的企業,而Nvdia與名列第八名的台積電則為半導體/IC產業。「如果用挖礦的角度來看,現在是賣鏟子的先賺錢,而花錢買鏟子的五大網路公司,幾乎買走了90%的鏟子。」簡立峰說,未來五年,這五大企業依然會投入大量金額在購買GPU 和興建資料中心上,這對全世界是一個重大的投資,等於大家仍然會買很多鏟子。
至於誰挖到礦?簡立峰認為,現在是雲端業者加上 AI,例如 Microsoft 結合 OpenAI、Google、Amazon、Meta,以及 Apple,面向包含消費者與企業。此外,將台積電換成 Tesla 後的 G7 ,目前幾乎掌握了全世界目前主要的 AI 發展。至於誰賺到錢?從微軟的Q1財報中可以發現,目前有 7% 的成長來自 Google 跟 Amazon 的雲端,也就是雲端業者有營收支撐,但是做模型與應用的開發者還沒有明確的營收來源。他指出,現在約有 120 家AI獨角獸,但絕大多數是沒有營收的,根本問題在於「消費者不付錢,企業還在猶豫」。
千模大戰,沒有商模
中國現在流行一句話:「千模大戰,沒有商模」,亦即有一千個大型模型,但沒有商模。例如 ChatGPT 在美國的年度重度使用者僅有五千萬。這也是為什麼它需要和Apple合作,且不用收費,原因就在於它需要更多流量導入。
「AI 大語言模型是個技術,但是這個模型不是應用場景,」簡立峰提醒,因為不能完成複雜任務且不能保證正確,所以這個技術必須找到合適應用,從中收取費用。但對企業來說,因為正確性、資安及人才等考量,並不敢將資料丟到雲端;而消費者即使覺得 AI 很厲害,但實際真正需要用的人並不多。他認為,要支撐這個產業必須從消費者、生產者、政府及其他角度投入。
首先從「消費者如何買單?」的角度切入,他提到,1985年左右,PC 產業的崛起,也是台灣趁勢崛起的關鍵,這時台灣消費者並不花錢購買軟體,而是用大補帖,當時消費者購買的是硬體。而目前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就有AI PC / AI Phone的出現。但是,如果大家消費者不買 PC 或 Phone,那這波的AI產業可能沒有辦法支撐,而目前的救世主看起來會是Apple。簡立峰建議,後續可以觀察兩季,如果 AI Phone 也賣不動,那 AI PC 也可能賣不動。但如果能夠有明顯的銷售出現,那麼就有利台灣相關產業的繼續發展。
而企業導入則是另外一個角度,在 B2B 的市場中,SaaS Company 將扮演關鍵角色,因為當企業沒有能力做 AI 時,可以透過 SaaS Company 協助,而這些公司可能是做數位行銷、ERP 等各式軟體服務,他認為,下半年可以觀察 Adobe、Salesforce 等企業,有沒有因為 AI而增加營收。如果有,就是在企業端也出現了一個支撐點。
政府介入則是過去科技發展中沒有出現的現象,簡立峰說,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提出「AI主權」,當世界各國開始把 AI 視為國安問題,展開如軍火採購般的國家級競賽,就會成為繼消費市場、企業端商模之後的第三大支撐點,這也是台灣目前的利基點。而第四個角度就是 AI 跟物理事件間的關係。簡立峰認為,AI 連結物理雖然重要,但這個方向出現的時間會稍微晚一點。
Edge AI 及機器人將是台灣新機會
簡立峰也指出未來需要注意的四大科技技術發展方向,包括模型兩極化、雲端服務+AI、Edge AI 新戰場,及機器人再起,後兩者將是台灣的機會。因為當終端有一個 AI 的使用環境,那麼相關的應用就能被開發出來。
他提醒,台灣現在擅長硬體,但也要花一點資源去想想看怎麼應用 AI,特別是Edge AI 出來後,台灣可以做什麼?例如機械手臂、腳踏車或是任何硬體加了 AI,會不會不一樣?簡立峰認為,台灣目前的腳步雖然晚了一點,但還不算太晚,因為全世界不過才「挖礦」一年多,可以分出一些賣鏟子的獲利來挖礦,否則產業將過於單一集中,最後可能會出現自己打自己的狀況。
而且,現在鏟子之所以賣得好,主要的原因在於紅色供應鏈受限,但這個現象並不是永久的,未來的競爭者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出現,屆時,台灣目前認為的天險並不一定會繼續存在。
台灣如何利用 AI 趁勢崛起?簡立峰建議必須要做到四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國民要透過 AI 提高競爭力,第二是各產業必須要應用 AI 減少子化的衝擊、第三是透過 AI 維持高齡化社會的基本能力、第四則是了解到 AI 應用的重要。
為什麼台灣的 AI 應用發展似乎不太順利 ?簡立峰認為,除了台灣市場規模不足,多數企業數位化不足是需要面對的挑戰。而政府可以幫忙的是擴大內需市場,並找出剛性需求。
他舉例,作為全世界少數可以做無人機的地方,且身處地震頻繁的地區,台灣卻需要土耳其在地震發生時,協助用無人機做 3D 模型給我們,很顯然就是對於應用缺乏想像。除此之外,在主權 AI 的應用上,除了獨特的算力問題,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努力,包括如何確保繁中模型的品質,是否可以鼓勵企業透過合作交流彼此的訓練資料,一起變強。而在算力面,若能加上節能技術,搞不好能保有優勢。在人才面上除了培養基礎模型人才,能否加強海外合作?最後,則是如何運用晶片優勢獲取關鍵技術,透過跨國平台合作,提升繁中模型品質。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施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