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 AI 不再只是概念:製造業 AI 導入的現實困境
從今年 4 月底公布的《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中,明白看出「知道,但是做不到」是許多製造業、尤其中小企業的 AI 焦慮所在。因此從 5 月開始,半年內我們舉辦了六場分享和論壇活動,逐步蒐集不同業者的需求,同時盤點新創企業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
歡迎訂閱我們
從今年 4 月底公布的《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中,明白看出「知道,但是做不到」是許多製造業、尤其中小企業的 AI 焦慮所在。因此從 5 月開始,半年內我們舉辦了六場分享和論壇活動,逐步蒐集不同業者的需求,同時盤點新創企業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
早在五年前疫情期間,AIF 研究團隊就已經大致了解,「可信任」是台灣推動 AI 的優勢;2022 年底生成式 AI 出現後,更確認全球 AI 競賽中,台灣正處於關鍵轉折點。未來若能以「可信任 AI」與「主權 AI」為雙核心,建構明確的國家治理戰略,將是半導體與製造優勢轉化為 AI 時代核心能力的重點。
本週電子報的主題是 AI 治理,基金會在上個月底參與 TWIGF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年度大會,負責「探討以數位信任與韌性為核心建構臺灣的 AI 治理框架」議題,邀請專家共同討論這個攸關未來 AI 發展的重要議題。適合連假期間仔細閱讀、思考。也祝每位朋友佳節愉快、平安順心。
很多企業誤以為只要有人懂 AI 技術,就能成功導入 AI;如果別人都這麼做,自己跟著做應該不會有錯。實際上,如果漏掉「了解自己」這個步驟,導入成果不如期望還算小事,錯過轉型最佳契機的損失就難以計算了。
台灣的 AI 應用雖然起步有點慢,但仍然有不少企業看到 AI 的優點與缺點,並有許多值得其他企業學習之處。本週電子報分享幾家重要企業在智慧製造與智慧金融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從 8 月份開始,基金會的研究調查部門積極展開 AI 治理框架、AI 韌性,以及可信任 AI 生態系相關研究。9 月 23 日將在 TWIGF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年會中,主理「探討以數位信任與韌性為核心建構臺灣的AI治理框架」工作坊,和大家分享重要的觀察與成果,邀請各位一起參與這場重要會議。
因健保數據完整、醫療數位化程度高,以及成熟的資通訊產業鏈(當然包括 AI 伺服器供應鏈),智慧醫療、健康照護一直被視為台灣發展AI最具潛力的項目。不過,這幾年下來技術逐步成熟、應用案例也不斷湧現,真正的挑戰卻浮現——如何發展出讓大家都有感且有價值的智慧醫療?並伴隨著建立全民、醫界與產業都能信任的治理機制?
2025 年只剩下四個月,後續經濟將如何發展?主計總處在 8 月中大幅上修台灣今年 GDP 預估值至 4.45%,是否意味著接下來可以稍微安心?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認為,AI 撐起台美經濟,但兩國貿易摩擦仍是持久戰。未來該如何應對可能的變化?本週電子報與你分享。
上一週,基金會邀請包括 Google、富邦、中信、KPMG、中國醫大、智齡、台智雲、勤工、旭榮,以及群創等多家企業主管共同參與論壇,針對金融、製造與醫療三大重要產業,分享企業推動 AI 落地的第一手實戰經驗。專家們知無不言,坦白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只要聽到「我也想抱怨一下......」,講者與現場聽眾們往往會心一笑,畢竟,大家都經歷過類似的辛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