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R1 真的啟動另波 AI 革命,或開啟更多方向的探索?
本週電子報跟各位共同思考的也是這兩個重點,由 AIF 首席資料科學家蔡源鴻博士執筆的 DeepSeek 技術效應分析,這原本是我們內部每週學習的內容,特別和大家分享,究竟DeepSeek 是否真的展現出 AI「頓悟」的能力?
歡迎訂閱我們
本週電子報跟各位共同思考的也是這兩個重點,由 AIF 首席資料科學家蔡源鴻博士執筆的 DeepSeek 技術效應分析,這原本是我們內部每週學習的內容,特別和大家分享,究竟DeepSeek 是否真的展現出 AI「頓悟」的能力?
在美國洛杉磯野火終於熄滅之後,本週電子報也特別分享 AI 在類似天災人禍中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一些應用。這是我們新的嘗試,希望和你共同思考。
AI 還牽涉到許多技術以及商業競爭之外的問題,例如同樣在農曆年假期間結束的世界經濟論壇中,與 AI 治理相關的報告就有超過十本以上,並且陸續增加中。所以,不妨思考看看,如果 AI 治理是世界各國都關注的議題,那麼,我們的國家 AI 產業發展策略與治理藍圖究竟是什麼?只靠「賣鏟子」如何在 AI 生態系中創造出新的優勢?
年假的兩個週日,《知勢》電子報都會照常出刊。本週要與大家分享的是,AIF 與 SEMI 國際半導體協會合作,首度完成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與 AI 結合的深度調查報告。這是台灣第一份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的產業 AI 化大調查,相信也是國際矚目的一份報告。
本週電子報以《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提出的 2025 年 AI 與資料科學五大重要趨勢為基礎,綜合分析黃仁勳在 CES 的演講,加上台灣的現況,探討 AI 代理人是否即將成真,或只是又一波議題炒作。或許你會跟我有類似的疑問:為什麼美國學者對於 AI 的看法不像黃仁勳那麼全面樂觀?到底他們看到哪些不一樣的角度?這些不同背後又有哪些可能的動機?
為了不變成只會看前一隻螞蟻屁股的螞蟻,在接下來幾週的電子報裡,不會摘要整理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重點,畢竟大家都已經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過無數次轉傳分享。但我們會選擇跟台灣產業有密切關係的議題,統整 CES 上的最新發展與台灣在地現況,與你一起更深入思索未來趨勢。本週,我們就從豐田 Woven City 開始,在智慧城市的範疇之下,思考 AI 與人類行動的關係演變。天氣溼冷,希望每位朋友都平安健康
告別很浮躁的 2024 年,在我們面前的 2025 年究竟會是什麼樣貌呢?在今天的電子報裡,分別從總體經濟與資通訊產業,以及 AI 發展趨勢三大面向切入,盡可能化繁為簡,跟每位朋友分享我們的觀察與預測,希望能夠讓2025年更篤定、更穩健,打造自己滿意的一年。
要適應新科技、新功能,原本就需要時間,無論使用新手機或與生成式 AI 協作都一樣。大家想過嗎,如果要用 AI 進行音樂劇創作,過程會發生哪些事情?AI與 人類音樂家、劇作家如何分工?本期電子報也有一篇台灣本土的原創介紹。
仔細思考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常常有很多收穫。例如,我訪問過多位專家探討 ESG 相關議題,往往著重在台灣供應鏈、碳邊境稅所受的影響。但如果永續是 ESG 指標所想要達成的目標,那麼,我們是否也該重視能「留在台灣」的永續行動?除了考慮出口產品的製造業之外,更不該忽略地方創生與服務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