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帶來好處或是引發新戰爭?台灣產業一定要懂的科技趨勢
知勢電子報 | 2021.07.11

各位朋友們好:

這段時間參與一個讀書會,每週固定和一群朋友研讀德國在去年底剛發布的「AI標準化藍圖」(German Standardization Roadma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這份二百多頁的文件中,「倫理」(ethics)這個字眼貫穿全文,不斷被提及。

德國並不是特例,由於AI本身需要大量數據、演算法難以解釋的特性,使得世界各國政府普遍認定“Trusted AI” (可信賴的AI)是相關法規制定的大原則。而衡諸歷史,從火藥、原子彈、衛星到行動技術的發展,科技無一不是雙面刃:既能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舒適,但也可能讓社會問題更形惡化,例如貧富差距擴大、企業壟斷、集權統治等等。本週電子報中,台經院孫明德主任也會繼續跟我們分享美中科技戰的現況與影響。

因此,如何在科技快速發展、產業急遽變動的時代,同時保障社會的均衡發展,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因此,AIF特別訪問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黃日燦律師,希望了解他們為什麼選擇以「身障者就業」與「產業創生」做為企業使命的初衷,以及如何影響社會、實踐理念。

維持初心並不容易,能夠選擇正確的道路達成初衷,更難。這兩篇文章對AIF而言,同樣是非常寶貴的提醒,希望也對你有所幫助。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科技如何幫助身障者就業,促進工作平權?

對於「身障就業」一詞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多數人對於身障就業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政府規定每一百位員工,就需要聘僱一位身障者,而企業為了不要受罰,往往僅是提供最底層的助理缺或行政缺,鮮少考慮身障就業的軟硬體配套措施,甚至是他們的職涯發展。

閱讀更多

企業需要改變,台灣產業如何重返榮耀?

今天的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仍佔有一席之地,但在破壞式創新加速的時代,我們的產業能守住明天的地位嗎?又有多少企業能看到更遠的「後天」,進而超前部署未來的成長曲線? 為了協助台灣佈局「後天」的競爭力,2020年初創立的「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致力為台灣產業注入轉型升級的動能。

閱讀更多

孫明德專欄:中美科技戰的前世今生(2)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累積了超過30年經濟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陸續推出「中國製造2025」、「中國標準2035」及「十四五規劃」各種政策,完全展現成為全球製造第一強國、中國標準做為國際標準的強大企圖心。這也成為了引發美中貿易戰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是美國從高築關稅壁壘開始,再針對中興、華為開刀,美中科技戰的啟動早已是勢所必然。

閱讀更多

全球力就是競爭力,跨國實戰將才該具備哪些能力?

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快速裂變全球舊有經濟秩序,如何在新的產業版塊中搶占關鍵位置,深耕各國市場是適應變局的產業共同挑戰,企業培養跨國經營人才,已成當務之急。台灣產業創生平台結盟重要領域專家及跨產業企業經營者,從國際關係、總體經濟、數位治理、跨文化溝通領導與全球商務鏈結等面向,培養最具挑戰未知、靈活應變的全方位跨國經營戰將!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