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會議(COP26)剛剛落幕,這場因新冠疫情而從2020年延至前兩週才舉行的大會,在台灣媒體並沒有太多報導,一般大眾也沒有太多關注,但對很多台灣企業而言,卻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壓力。
近日有企業開始詢問:「AI是否可以用來協助碳中和更有效率達成?」答案是「是的」,然而,對於絕大數企業來說,在淨零(Net Zero)或「碳中和」之前,還有許多事情必須立即著手。
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COP26指出,碳排放減量與淨零目標,常有不同的定義與衡量標準,很容易造成混淆或可信度不足。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2009年,時任友達光電總經理的陳來助,帶領團隊製造出全球第一台通過碳足跡認證標準的電視機產品,並將台灣電子產業鏈碳管理經驗帶入國際標準研訂中。在本週電子報中,特別請他分享邁向碳中和目標之前,還有哪些必要的步驟,以避免標準不一、可信度過低的問題,以及與大數據、演算法的關係。也歡迎你針對這個議題,與我們分享觀察與寶貴經驗。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