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疫情之後,人才不足一直是各行各業的挑戰,而 AI 人才更是缺乏。雖然許多學校設了 AI 相關科系、很多科系也有 AI 課程,更別說到處都有的「生成式 AI 應用課程」「AI 人才培養專班」;再不然,各種免費的 AI 論壇、研討會,無論線上線下幾乎每天都有。
但是,為什麼 AI 人才還是不足?或者換個問法:究竟什麼樣的人是「AI 人才」?
在過去的這一週,基金會 2024 年第一季的兩大重點活動正好同時展開,一個是「2023 產業 AI 化大調查」,另一個是「2024 AI Junior Award」;而兩者都必須重新審視,究竟什麼是「AI 人才」,什麼樣的企業才有「足夠的 AI 人才」?
這是一個極大的問題,牽涉到產業轉型和教育結構的改變,也是 AIF 這幾年不斷自我省思的問題。還好,在台灣早已有很多人投入尋找答案,而且比我們走得更早、更遠。例如成大資工系蘇文鈺教授創辦的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他走了一條極其困難的路,帶著研究生們深入偏鄉,他說原因是:「我的研究若做好,只幫了幾個人,但走入偏鄉,影響的是我們的下一代。」
因此我們特別採訪蘇教授,分享他從偏鄉程式教育開始,到現在以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們學習 AI,對於科技教育的洞察和心得。與你分享本週電子報。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