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即將來到的這一週,AIF 有兩個重要的活動。首先是週一的「2024 AI生態系暨台灣AI新創地圖發布會」,接著則是週二的「2025 AI Junior Award 說明會」,雖說二者都是連續舉辦三、四年的活動,但都持續迭代優化中,跟過去有些明顯的不同。
以 AI 生態系地圖來說,今年首次將成立未滿八年的 AI 新創單獨列出,並且結合 AIF 與 Google Cloud 共同提出的「AI 準備五力」,讓供應(AI 新創)與需求(一般產業)兩端有更密切的連結。同時,今年選出的「未來之星」不僅將獲得台智雲 AI 超算加速器的加持與協助,從算力到營運輔導一次到位,當天現場還有交流餐敘,可以直接與不同產業互動交流。
直接建立 AI 生態系的對話機制,這是 AIF 編製生態系地圖第四年,再往前邁進的里程碑。
至於 2025 AI Junior Award 說明會,是明年度比賽的正式啟動。而從四年前籌備第一屆開始,比賽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一直是基金會團隊反覆思索的大哉問。
在七、八年前,也就是現在稱為「AI 1.0時代」的那段時間,就有企業與公協會舉辦 AI 競賽,當時希望藉此吸引開發者提供最好的技術解答,創造企業與技術人才雙贏的機會。但 AI Junior Award 希望再多做一些:讓企業有機會看到年輕世代的創意與能力,也讓學生深人明白企業所關注的產業趨勢。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學習從週遭環境中碰觸並挖掘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自身專業、創意、想像力與 AI 技術,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所以比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讓賽制的設計成為學習環節。學生從報名說明會的那一刻開始,就進入全新的學習旅程,啟動屬於自己的獨特視野,培養面對未知環境的勇氣與韌性。
定義問題、跨領域協作、弭平落差,到今年強調的「使用者體驗」,四年來 AIF 從與產業互動的經驗中萃取底層價值,並轉化為競賽主題後,再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共同討論出每年比賽方式及規則。一年又一年的循環,也是 AIF 持續學習、省思初衷的重要歷程。
比賽不只是比賽。就像在世界棒球 12 強賽中,絕對少不了台灣人熱情的應援精神,AI 新創、年輕世代同樣需要我們的傾力支持。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