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年假的兩個週日,《知勢》電子報都會照常出刊。本週要與大家分享的是,AIF 與 SEMI 國際半導體協會合作,首度完成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與 AI 結合的深度調查報告。這是台灣第一份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的產業 AI 化大調查,相信也是國際矚目的一份報告。
AIF 創立之初,以產業 AI 人才培育為起點,採取大班、標準化課程的方式,期待快速將學術界對於AI的技術研究及專業經驗擴散到產業界。2019 年,我們就開始進行調查,希望了解課程的成果是否如同預期。累積數年經驗之後,已大略掌握到過去標準化課程的功能與侷限,於是在分析國際發展趨勢以及累積台灣企業經驗後,將產業 AI 化區分為經營策略、技術應用、人才培育三大面向,並以此為原型,與企業共同探索推動 AI 化的實際樣貌。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不需多言;大家應該也同意,未來大型科技公司的心臟若是資料中心,而組成心臟的細胞,當然是一個個的半導體晶片。所以,正如同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所說:「AI 驅動了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而半導體則為 AI 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基石,兩者「彼此賦能」,共同推動科技前行的新高度。」
過去兩年生成式 AI 掀起全球 AI 大浪,台灣也對半導體產業 AI 化寄予厚望,認為若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夠結合 AI,將有機會重塑全球產業供應鏈。不過從本次調查結果看起來,在供應鏈不同位置的企業,導入 AI 的質與量落差相當大。原因是什麼?如何集中資源來改變這樣的情況?企業如何快速讓 AI 落地應用?顯然都不是只用「人才培育」就能解決的問題。
本次調查也特別感謝多位半導體界專家提供極為寶貴的剖析與洞察。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指出,半導體產業的賽場不在台灣,而在全世界,當中的關鍵往往在於看不到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如果企業還是用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報酬率)做為效益評估指標,是用成熟產業的標準來看待處於成長爆發期的新產業,也將陷入自我設限的迷思中。
農曆春節將至,每年此刻,不擅講吉样話的我總是有點小尷尬,除了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之外,絞盡腦汁總想不出什麼有創意又得體的話。這一點好像也遺傳給兩個孩子。上一個農曆蛇年,尚在學齡前的孩子們跟外婆拜年時說,「祝您像蛇一樣滑溜溜」、「祝您像蛇一樣每天吃很飽」。全場長輩們先是一楞,接著哈哈大笑。好吧,過年嘛,祝每一位朋友工作順利、業務興隆、閤家平安。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