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那麼,是否可能結合半導體產業與 AI,打造出下一波台灣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這是進行本次調查的初衷。感謝 SEMI 國際半導體協會的大力支持與協作,使得台灣第一份半導體產業 AI 化的調查成果,能夠完成並公開分享。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從 2019 年開始進行「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當時關注的主要是「早期準備」,因此聚焦於企業人才技能、領導風格以及組織意向等影響技術推動初期的變項。2022 年在全球經歷疫情衝擊、被迫快速數位轉型之後,AI 應用更形成熟,則轉以企業營運為主軸,進行整體 AI 應用能力評估。

問卷設計則參考全球相關研究文獻及各國AI規範之分類,納入台灣產業導入AI的實務經驗,將「產業AI化」分為經營、人才及技術應用等三大面向,分別列出三到五個問題,再依照填答結果將分數加總平均。依據分數不同分為四個群組,並針對每個群組提供後續導入 AI 的建議方案。台灣企業在導入AI應用的比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大約僅有三成左右;同時資通訊產業整體分數領先,與傳統製造及政府部門的差距相當大。

而在生成式 AI 席捲全球後,各國政府相對應的規範與管制行動也快速出現,因此 2023 年調查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生成式 AI 是否成為加速 AI 化的動力」。但發現生成式 AI 在台灣產業短期影響仍不明顯,但可以確定的是,原本就有 AI 應用基礎與團隊的企業,生成式 AI 對他們而言是「如虎添翼」,解決了過去許多需要耗費大量成本的工作。

2024 年,生成式 AI 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對於半導體產業有多大影響?各位正在閱讀的這份報告希望能提供關鍵的基礎數據,讓我們理解半導體產業 AI 化現況、挑戰,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除了量化數據之外,還有多位專家的深入分析,協助我們掌握數據背後的精準洞察。

感謝 SEMI 的執行團隊、填答問卷的一百多家半導體企業,以及多位產業專家的無私分享,共同成就台灣第一份半導體產業 AI 化調查報告,相信也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詳細調查報告內容,請參考《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完整報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