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AI化調查

此標籤共有 6 篇文章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數位轉型, 觀點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解讀《2024年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表示,以量化調查結果而言,雖然跟外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想像或許有落差,但實際上與真實情況相當類似,並不令人意外。

  • 溫怡玲
    溫怡玲
聯發科技梁伯嵩:半導體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導入 AI 以提升競爭力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聯發科技梁伯嵩:半導體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導入 AI 以提升競爭力

AI 的興起,是半導體集結數十年進展,在IC運算力、AI演算法與大數據等能力匯集後,所爆發的最新趨勢,不但將半導體與資訊應用,提高到更高的智慧層次,更回頭來影響到整體半導體產業。「你可以說整個IC半導體產業 ,就此跳上了紅皇后的快速跑道,」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說,因為 AI 應用突然爆發,使得賽道跟著加速,所有半導體業者都需要全力奔馳,才能在這個世界級的競爭中不落隊。

  • 楊育青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 溫怡玲
    溫怡玲
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上中下游企業 AI 化差距逐漸拉大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新聞稿, 觀點

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上中下游企業 AI 化差距逐漸拉大

憑藉完整的供應鏈與卓越的技術能力,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2024 年的生成式 AI 熱潮,對半導體產業帶來哪些影響?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與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攜手發布「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是台灣第一份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的 AI 化調查成果。

  • AIF Editor
從資料債到制度債,AI 的品質是風險管理議題
人工智慧, 觀點,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從資料債到制度債,AI 的品質是風險管理議題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產業及領域越來越廣,AI 產品與服務也快速增多,使得人工智慧的管理與治理愈來愈複雜,並且超過管理資訊軟、硬體的既有經驗,因此使得對於治理框架的需求愈來愈迫切。在歐盟領先帶跑的局面下,目前世界各國都嘗試透過規範方針或原則,以規範 AI 的發展及應用。近期,國際標準機構則制定了 ISO/IEC 42001:2023,讓產業界對於 AI 產品的品質有更明確的指標,也讓企業管理與治理方向更加容易衡量與掌握。

  • 楊育青
賴偉晏:願意花時間擁抱 AI 的缺陷,才能第一個享受成果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產業案例, 觀點

賴偉晏:願意花時間擁抱 AI 的缺陷,才能第一個享受成果

根據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2023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雖有過半企業已開始使用 AI,但僅三成會繼續進行AI 專案;且整體產業 AI 化指數表現仍然偏低,僅 35.7 分,特別是在 AI 風險掌握能力上明顯不足。對此,KPMG 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觀察,目前產業 AI 化的實際比例雖然不高,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企業領導者已經非常積極要求企業內部各單位提出 AI 策略。他提醒企業, AI導入通常不太能夠立刻看到成果,甚至必須先擁抱它的缺陷,才有機會等待美好到來。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