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AI化調查

此標籤共有 11 篇文章

高通劉思泰:善用終端 AI 軟硬整合 掌握智慧轉型契機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Edge AI, 人物訪談, 觀點

高通劉思泰:善用終端 AI 軟硬整合 掌握智慧轉型契機

生成式 AI 的浪潮席捲全球兩年多,在多種技術應用競逐的過程中,許多人已經看出,若要產生更基礎、更結構性的轉變,生成式AI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從全球發展趨勢和台灣既有產業優勢來看,能夠在終端裝置上運行的AI應用,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視。尤其此刻,我們正面對大環境的難以預測和典範的轉移,「終端 AI」(Edge AI)的發展更形重要:它不僅將重構人機互動模式,也是現有產業鏈與國家政策擬定時必須重視的關鍵。

  • 楊育青
不只是有算力,而是怎麼創造價值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主權AI, 人物訪談, 觀點

不只是有算力,而是怎麼創造價值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持續突破,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新一代開源模型快速崛起,加速推動全球產業重新檢視其對算力的需求與佈局策略。過往產業對算力的關注,往往聚焦於晶片效能、伺服器規模等硬體層面的建設;然而,DeepSeek 等開源模型的出現,揭示了驅動產業 AI 化的核心關鍵,更在於技術能力的強化與商業模式的創新。

  • 楊育青
AIF 攜手高通共同發佈《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 AI 落地指引》
新聞稿,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AIF 攜手高通共同發佈《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 AI 落地指引》

由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與美國高通公司共同主辦的《2025 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 AI 落地指引》發佈會在台北順利舉行,邀集包括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宗翰等產官學界代表共同參與。

  • AIF Editor
迎接 AI 世代 與全球產業共創新篇章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產業案例, 觀點,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迎接 AI 世代 與全球產業共創新篇章

我經常與來自各國的外交官及產業代表交流,每當談到各國在科技與經濟上的發展時,台灣半導體幾乎總是話題的焦點。他們常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無疑是世界推動科技應用的引擎。」這不僅是對台灣的肯定,更凸顯了我們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肩負的創新與合作責任。

  • 曹世綸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數位轉型, 觀點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解讀《2024年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表示,以量化調查結果而言,雖然跟外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想像或許有落差,但實際上與真實情況相當類似,並不令人意外。

  • 溫怡玲
    溫怡玲
聯發科技梁伯嵩:半導體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導入 AI 以提升競爭力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聯發科技梁伯嵩:半導體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導入 AI 以提升競爭力

AI 的興起,是半導體集結數十年進展,在IC運算力、AI演算法與大數據等能力匯集後,所爆發的最新趨勢,不但將半導體與資訊應用,提高到更高的智慧層次,更回頭來影響到整體半導體產業。「你可以說整個IC半導體產業 ,就此跳上了紅皇后的快速跑道,」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說,因為 AI 應用突然爆發,使得賽道跟著加速,所有半導體業者都需要全力奔馳,才能在這個世界級的競爭中不落隊。

  • 楊育青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 溫怡玲
    溫怡玲
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上中下游企業 AI 化差距逐漸拉大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新聞稿, 觀點

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上中下游企業 AI 化差距逐漸拉大

憑藉完整的供應鏈與卓越的技術能力,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2024 年的生成式 AI 熱潮,對半導體產業帶來哪些影響?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與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攜手發布「台灣半導體產業 AI 化大調查」,是台灣第一份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的 AI 化調查成果。

  • AIF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