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上個月基金會在兩週內連續辦了三場活動,從產業 AI 化大調查結果發佈、專家閉門會議到新創企業精準媒合會,這其實是很罕見的。原因是我對於辦活動始終戒慎恐懼,擔心一個不注意,就錯把辦活動當做目的,「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卻疏忽了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
簡單類比一下,就像媒體內容最重要的價值是影響力,但由於影響力非常難以具體定義,往往很多媒體就以流量、觸及率取代了影響力。可是只要對內容與知識產業有初步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兩者之間早已經不存在相關性。
所以本週我認真思考「辦活動」這個在台灣極為常見的 KPI,並且藉由文字梳理曾經舉辦許多活動之後的省思──絕對不是批判,只是想,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認真努力舉辦的活動都能有原本所期待的正面影響。
同時,5 月初台幣對美元的急速升值,也是這段時間跟許多企業朋友們討論的重點。有些廠商就算運氣夠好、來得及先處理部分美元存款部位;但是以美元購入的存貨,就在倉庫裡硬生生折價 10%,這是完全無法閃躲的損失。
在三、四年前與台經院孫明德主任合寫的《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中,說得很清楚,在 2000 年之後,台幣大概維持在「沒事 32、有事 29」的區間;從過去與現在的經驗看來,匯率跟利率更是牽動全球經濟結構改變的主要力量。所以手邊有這本書的朋友,不妨抽空重新翻閱書中〈匯率篇〉,並同時參考本週《霸權貨幣的地緣政治課》書摘,可以從全球歷史與宏觀格局掌握政經環境的變動,相信也對企業因應變動的策略擬定有所幫助。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