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改變了許多,有什麼是真實不變的?
知勢電子報 | 2025.07.20
AI 改變了許多,有什麼是真實不變的?

雖然生成式 AI 寫的文章(看似)詞藻華麗、面面俱到,研究出來的報告(表面上)邏輯縝密、架構完整。不過,我還是喜歡到現場,實際觀察 AI 看不到也寫不出來的真相。

週六到家附近的傳統市場,是最容易感受到消費脈動的現場。走到熟識的雞肉攤,挑了半隻不太肥的甘蔗雞。老闆邊剁雞邊說,颱風之後菜貴,來市場的人少了些,「可能看看明天吧,如果沒下雨的話。」

轉身到隔壁菜攤,想買些玉米蒸了給孩子當點心,菜攤小老闆小聲阻止:「不要吧,那很貴,一根要五十幾塊。」接著他好心介紹,產地在南部的這個菜那個菜都貴,進口的、北部的還好,「再等兩個禮拜就可以了,如果沒下雨的話。」

不過,上個颱風的災損還未完全復原,此刻,窗外又是風雨交加。

真實世界總是不盡如人意,總有許多 AI 說不出來(或者隔靴搔癢不著邊際)的大小困難,人們就在這些限制與挑戰中,盡力邁開步伐,朝著我們所認為的美好前進。但也正因為真實的粗礪,愈發顯出勇氣與努力的可貴。

從上個月開始,基金會每週走訪 AI 新創企業,我們不想只看其他媒體的報導或官網介紹,希望深入了解新創企業所付出的心力與面對的挑戰。同時,我們也從這個月開始,由個人與組織層面切入,分析「人工智慧人才」的不同面向。畢竟,人才是 AI 時代決勝負的關鍵所在,也是牽動社會民生的重大因素。有人怕失業,拚命學AI;有人怕失業,所以絕不碰 AI。

面對 AI 巨浪來襲的此刻,台灣要如何找到穩健立足的新定位?與你分享本週電子報,並祝一切安好。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員工不願配合導入AI?三步驟跨出成功第一步
人才培育 學習型組織 觀點

員工不願配合導入AI?三步驟跨出成功第一步

因此,從制度設計開始,就必須注意要滿足三個關鍵需求:首先是延續與員工協作的思維,賦權員工,讓員工能夠積極參與塑造自己的新職能。其次,領導階層也必須重新安排流程、分配任務,為企業增加的價值。最後,將科技變革視為必須持續管理的動力,保持足夠的彈性與應變力。

閱讀更多
你真的放心把你的錢乃至國家,交給AI管?
生成式 AI 書單

你真的放心把你的錢乃至國家,交給AI管?

歷史告訴我們,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並不會如發明者預期地帶來繁榮,反倒為我們挖好了一個更大的坑——這次,AI 會讓我們摔得更慘?

閱讀更多
讓經驗可複製、讓決策可計算:優智能用最佳化解決製造業痛點
新創 產業案例

讓經驗可複製、讓決策可計算:優智能用最佳化解決製造業痛點

在製造業與半導體產業中,無論是電路設計、布料裁切、產品選型到機台參數調整,都潛藏著關鍵的「最佳化問題」,也就是如何在多重限制條件下,找出最適組合,以達成效能最大化與成本最小化。這些問題看似技術性的數學題,實則是現場工程師每天面對的實務挑戰。

閱讀更多
智慧製造精準落地,AI 技術早已不是未來
智慧製造 免費活動

智慧製造精準落地,AI 技術早已不是未來

台中是精密製造重鎮,一條細小的瑕疵就能讓整批產品報廢、交期延誤,當人力和時間都被擠到極限,守住每個細節不能再只靠經驗。現在,AI 正是補位的關鍵:讓機台自己「說話」即時預警、把產線數據變成最可靠的決策顧問,還能在不換設備的前提下做到即時視覺檢測與智慧品質管理。AI CAFÉ 台中場將邀請新創夥伴分享實戰案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