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世局亂,許多事情必須提早思考、準備,所以從這個月開始,就和多家合作夥伴密集討論,明年應該進行哪些重要工作,才能延續既有的成果與優勢,進一步開創新局。
而在這些私下的討論裡,通常大家交換的意見集中在對於 AI 應用的不安和疑問。是的,跟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專家所宣稱神奇又萬能的 AI 恰恰相反。但這往往又加深了心中的不安:為什麼別人用 AI 都沒問題,我現在所焦慮的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最近重新閱讀購入多年的《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提到,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不安是正常的,「如果要讓教育產生變革,不安和無法預期是必要之惡。」其實不只教育,任何改變發生時,都必然要面對這種不安。
也正如微軟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多次公開強調,企業在 AI 時代應該具備「learn-it-all」的心態,而非「know-it-all」。特別因為 AI 不是一次性的軟體系統導入,而是一個需要持續優化的動態系統。必須根據政經環境、產業市場、客戶需求與法規變化持續更新,這和企業是否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息息相關。既然是持續學習的過程,伴隨而來的不安,正是企業與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
這週的電子報也是從「不安」的角度出發,採不同但互補的角度,和你一起探討台灣在人工智慧時代下的關鍵挑戰與策略。〈建立安全的人工智慧系統〉著重於企業內部,如何在導入 AI 技術時就建立可信賴的治理框架;〈川普關稅震撼下的新賽局〉則將視角拉高至產業層面,分析台灣在全球變局下,軟體服務業如何藉由 AI 賦能與數位轉型,接棒硬體產業,開創全新賽局。
在接下來的星期三(8月20日),我們將邀請 Google DeepMind 研究副總裁紀懷新博士和多位產業 AI 專家分享《從數據整合到風險治理:金融、醫療、製造業的挑戰與機會》。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檢視過去成果、展望未來機會。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