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道到會用:為什麼產業迫切需要可信任的數據治理框架?
知勢電子報 | 2025.09.14
從知道到會用:為什麼產業迫切需要可信任的數據治理框架?

各位朋友們好:

在大學與研究所時代,因為深深著迷於英國文化研究學派,便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瓊瑤小說與戲劇(建構台灣幾個世代女性的愛情觀)、美國電影奧斯卡獎得獎影片(全球大眾文化的代表),還分析台灣華語流行歌曲的性別差異(台灣兩性互動模式藉此影響整個華文世界)。在這些大量閱讀與分析的同時,也學到了「覺察是改變的開始」這句話。

覺察(awareness)和知道(knowing)表面上看起來類似,但在認知層次上是不同的。例如可以說「我知道巴黎是法國首都」、「我知道每週要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

也就是說,知道偏向於認知層面的理解,涉及的是資訊、事實和數據。它通常較為客觀,可以透過學習、閱讀或記憶來獲得。不過由於跟自身的關聯性不強,通常也較容易忘記。

而覺察則更強調「即時的存在感」與「身心的體驗」,例如不只知道「我現在很緊張」,還能在當下感覺到心跳加快、手心冒汗,並意識到緊張對於自身行為的影響。

覺察是一種更深層次、更全面的體驗。不僅包含知道,還涉及對事實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覺察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需要專注於當下的情境,並連結內在的感受和外在的資訊。也由於覺察與個人的情境、感受密切相連,所以往往能影響人產生改變的動機,並促成行動。

會忽然想到這些,因為最近有朋友詢問:為什麼曾經上了不少 AI 課程,上過就忘,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用?這該怎麼辦?

稍微套用一下覺察和知道的差異,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不是嗎?

相同的,如果沒有真正著手找資料、整理資料、清洗資料……,很難理解為什麼打造產業的數據治理平台如此重要,卻又如此困難。本期電子報繼續訪問台生科總經理吳漢章,分享台灣第一家公私協力經營的健康數據應用企業,為何採 PPP 方式合作、希望能夠讓台灣的 AI 環境產生哪些改變?

從 8 月份開始,基金會的研究調查部門積極展開 AI 治理框架、AI 韌性,以及可信任 AI 生態系相關研究。9 月 23 日將在 TWIGF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年會中,主理「探討以數位信任與韌性為核心建構臺灣的AI治理框架」工作坊,和大家分享重要的觀察與成果,邀請各位一起參與這場重要會議。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ASML 入股 Mistral AI  未來賽局勝敗在於生態系
生態系 觀點

ASML 入股 Mistral AI 未來賽局勝敗在於生態系

媒體報導,半導體設備巨擘 ASML 將斥資 13 億歐元入股法國 AI 新創 Mistral AI,成為最大股東並取得一席董事。此舉不僅是科技界的重大交易,更被視為歐洲企圖在 AI 領域抗衡美國、捍衛自身「科技主權」的重要一步。這筆投資的背後,不僅是資金與技術、硬體與軟體、半導體與 AI 的結合,更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下,各國企業佈局關鍵技術自主的決心。

閱讀更多
公私協力 打造智慧醫療資料治理架構
智慧醫療 觀點

公私協力 打造智慧醫療資料治理架構

從兩種不同資料治理路徑可以看出,一個具公信力的諮詢單位是不可或缺的。唯有透過良好的對話機制,讓相關數據獲得社會共識與公信力認證,才能實現醫療數據治理的落地。

閱讀更多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經濟戰爭 書單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從孤立伊朗的金融體系,到削弱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再到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這些行動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瞄準了「鎖喉點」。也就是控制鎖喉點,就能改變對手的計算方式。

閱讀更多
第 10 屆 WHATs NEXT 台灣網路產業高峰會
網路產業 活動

第 10 屆 WHATs NEXT 台灣網路產業高峰會

身處關鍵的 2025 年,我們將探究人工智慧、Web3、區塊鏈、量子電腦等新科技的顛覆與衝擊,將會把市場帶往何方?創業者與經營者們,又該如何接招,創造新價值的產品與商業模式?未來又如何跨出台灣市場,創造世界級的競爭力?期盼從《WHATs NEXT》開始,為台灣奠基全球軟硬科技生態系的戰略地位!

立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