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新賽局, ESG, 策略觀點, 產業案例, 創新 善念可以被量化?如何用SROI精準評估企業ESG決策 在討論企業的ESG中,環境保護 (E) 和公司治理 (G) 較為具體且易於量化管理,因而常常成為討論焦點,但社會面 (S) 的議題,則因為社會影響力的評估標準相對模糊,難以具體呈現,往往只停留在「善念」或「做好事」的感覺,無法符合企業治理的目標。因此,在推動ESG相關專案時,如何衡量社會影響力往往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為這項評估提供了一套精準且實用的方法。
策略觀點, 觀點 客戶是專案成功的首要關鍵(上) 是的,因為客戶對成果滿意,專案才能成功。 至於「成果」是什麼?這是客戶自己才知道的答案。 唯有定義具有價值的專案成果,專案才會成功。然而,在一開始的時候,這個答案總是模糊的。
人力資源, 策略觀點, 觀點 為什麼融合商業和永續很重要? 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持續成長,是因為擁有股東、客戶及消費者的認同、投資及採購。企業負責任的分配資源及決策,為股東、客戶及消費者創造價值,提供產品及服務,穩健企業經營體質及韌性,同時為社會及環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是 ESG 的核心目的。
人力資源, 策略觀點, 觀點 良好的管理,才能讓 Al 促進企業生產力和績效 在資訊社會裡,工作過程中的溝通和交付成果,大多是經由資訊交換的方式來完成,例如通訊、郵件、圖文檔、數據⋯。知識工作者除了需要應用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術組合,也同時使用多種工具(軟、硬體)和技能,並且在過程中和其他人協作,一起解決問題完成工作。面對大量的新知識、工具和技術的出現,企業和工作者面臨了工具和技能的選擇、配置、適應和成本負擔的困難,甚至是造成心理健康的問題。
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如果焦慮的是未來,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思考,為了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應該開始決定培養那些新的技能和傳遞哪些經驗知識,讓不同世代文化的人們,未來可以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永續發展的機會。
AI ACT, 策略觀點, 觀點 歐盟AI法案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及應有的準備 經過了長達3年的過程,歐盟AI法案終於完成立法程序。做為全球首個涵蓋開發與應用的法律框架,其法案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制訂相關法規的參考標準,進而影響全球AI治理。該法案強調AI系統的風險管理、倫理考量、應用AI技術的安全性,與透明度,並要求對高風險AI進行嚴格的審查與監管,這些作法預料將促使其他國家在制訂AI政策時也重視相同的問題。
ESG新賽局, 策略觀點, 觀點 製造業結合 BIM,成為台灣推動永續的切入點 隨著 ESG 成為世界重要國家共同指標,企業正面臨如何將這些核心價值融入日常營運的挑戰。特別對台灣這樣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中,如何推動 ESG 轉型是產業這兩年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建築產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框架。
AI準備度, 創新, 策略觀點, 觀點 創新力:只靠 AI 技術無法創造永續新優勢 創新,是大多數人都十分熟悉的字眼,更是很多企業進入 AI 時代積極追求的目標:惟有創新,才能突破既有的框架與限制,才能夠創造新的價值,並持續發展出企業的成長動力。但導入AI就算是創新?創新就能創造企業新的優勢?
人物訪談, 策略觀點, 觀點 AI 2.0時代的新 4 P:人員、流程、產品與企業定位 AI 熱鬧滾滾,但究竟對企業產生哪些實質的影響或幫助?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AI 大聯盟會長吳漢章觀察到,這一波生成式 AI 浪潮,使得企業經營者更加著急和焦慮,擔心自己在產業變局中丟失位置,或是錯過下一波成長機會。他建議,可以從新4P的概念,包括人員(people)、流程(process)、產品(product)及企業定位(position),協助企業經營者解剖這一波 AI 的潛力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