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經濟展望:「美中不足」, 消費成長動能可期

雖然Omicron病毒從2021年11月起再次造成全世界的經濟動盪,美國確診人數大幅增加、歐洲再成疫情重災區,中國西安一千多萬人的大城市也在12月底一夕封鎖。幸好截至目前為止,儘管確診人數不斷攀新高,但是死亡人數並沒有跟上來,死亡率較低,因此稍微沖淡了大家對這次新冠變異病毒的恐慌程度。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紀錄,大瘟疫通常最多延續三年;疫情到2022年已進入第三年,現在各國也開始逐漸將疫情「流感化」。若沒有意外的話,人類將逐漸學會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而接下來,必須關注的問題就是全球經濟要如何恢復到常態,或進入新常態。

從2021年底進入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主調是「美中不足」:很多國際預測機構都認為,因為美國跟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遭遇到一些亂流,看起來不會有2021年好。而日本雖然在2021年1月到9月因疫情無法控制,不只經濟受影響,連政壇都受到相當大震盪,但由於第四季開始疫情趨緩,被看好將成為明年全球經濟的亮點。至於台灣,在前兩年的經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出口與投資,預估2022年內需將成為經濟動能,表現依舊亮眼。

在疫情這兩年間,美國與中國經濟成長一直表現很好,為什麼2022年反而可能下滑?兩個國家面對的情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相同。像是美國聯準會已經開始調整貨幣政策,將從「寬鬆回到正常」;但中國卻在此時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企圖藉由寬鬆資金帶動市場活絡。

美國:物價上漲壓力仍大 從超寬鬆邁向正常化

那麼,兩個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分別是哪些?以美國來說,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2021年最主要的問題是供給不順,預計這種情況將延續到2022上半年,但是隨著疫情趨緩、到時候物價上漲壓力會更大。另外一個則是傳統經濟學理論都會說到的「財富效果」,只要股票、房地產賺錢,消費力道會更強。但這次疫情正因為財富效果很明顯,所以很多民眾不想重回就業市場,造成勞動市場供給更形短缺,所以使得美國聯準會陷入升息也不是、不升息也不是的兩難。

目前的情況類似「綠燈快速閃爍,即將要亮黃燈」的階段。綠燈快速閃爍指的是聯準會每個月1200億購債計畫將會在2022年3月停止,並預計從第二季開始升息,正式進入正常狀態,也就是「亮黃燈」階段,並預計會升三次息。至於什麼時候會真正進入「緊縮期」,也就是鈔票印量減少、利率從1%升到2%,則必須再觀察。

因應這樣的變化,建議投資人,這段時間不妨重新檢視資產分配,轉進能夠抗通膨,或者不受升息影響的投資標的。最容易受通膨影響的是債券,而科技類股常跟債券連動;不受影響的是資產類股,以及不受景氣影響的公用事業類股,可以考慮適時調整比例。

中國:能源與房地產調節陣痛期

至於中國面對的情況,則是進入能源與房地產調節的陣痛期。限電問題,由於媒炭使用必須逐步減量的限制,在這兩年不可能完全解決;而打房政策在2022~2023年也會持續。雖然目前中國正在推動「共同富裕」,不過房地產造福的是有錢人,並不符合「共同富裕」的對象。實際來看,有錢人靠著炒地皮多賺一億,只會把錢存起來或者再多炒老皮,但如果讓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增加一千元的收入,就可以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因此,中國打房的大方向,甚至藉由徵收房地產稅、遺產稅加強力道的做法在短期內並不會改變。

中國大陸打房對台灣會產生影響?答案是會的。由於打房將會降低對於原物料的需求,例如鋼鐵的需求降低,就影響了台灣鋼鐵的報價,所以相關產業仍然需要密切關注。

台灣:消費力道可期 提早預防人力短缺

至於台灣的情況,前兩年靠投資出口帶動,2022年則可以預期內需動力很強。

由於疫情控制得很好,雖然在2021年5月中進入三級警戒,有造成短暫的動盪,但進入第四季之後,情況回穩,表現仍然亮眼,預估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也會超過3%。

2022年的觀察重點是,在疫情逐漸緩和之後,由於市場需求暴增,也就是報復性消費出現,包括旅遊、觀光及交通運輸的價格,將會有一波補漲。而在此同時,很多行業的薪資也已經確定調漲,一旦內需消費回溫,很可能會找不到足夠的人力。若說2021年最大的問題是「缺料」,2022年「缺人」可能會是最大問題,建議企業應該預先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