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治理, 策略觀點, 觀點 以信任為基礎,開啟台灣 AI 治理的新行動路徑 與其不斷糾結於現有的工具或資格認證,更應該回到根本問題:企業或國家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要創造什麼價值、願景(Vision)是什麼。若國家與產業未能釐清自身定位與優先順序,規劃就容易分散,最終流於「為了用而用」。因此,持續開放對話、凝聚共識,法規、制度與創新才能互補,才能建立可信任 AI 的穩固基礎。
AI治理, 策略觀點, 觀點 從技術規範到溝通對話,台灣治理藍圖框架正浮現 數位信任與 AI 治理雖相關,但關注範疇有本質差異。「數位信任」著重於如資料保護、系統可用性、網路協議與資安標準等技術治理層面範疇;而 AI 治理所需面對的,則是更複雜的社會與技術議題(socio-technical aspects)。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4) 隨著大健康與數位健康的發展,健康資料已不再僅限於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EHR)或健康資訊系統(HIS)。來自穿戴式裝置、行動應用、居家照護設備、生活型態平台等多元來源的個人健康資料,正逐漸成為完整健康圖像的重要拼圖。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3) 在商業模式上,數位健康的落地不應侷限於單一應用,而需多軌並行,並輔以保險金融創新支持:B2C 的健康管理服務能吸引用戶直接參與,B2B 的數據分析與 API 服務能提升醫療與保險效率,而平台型生態則能跨域整合醫療、健身、保險與製藥等產業,形成共創價值的合作框架。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2) 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比例增加、醫療資源不均與健保財務壓力等問題日益顯著,單靠健保早已無法全面涵蓋前述的需求。這意味著,未來台灣的健康政策必須跳脫「健保即健康」的思維,進一步探索如何透過 數位科技 與 政策配套,打造一個更全面且永續的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生態系。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1) 近年來,遠距醫療結合智慧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臨床與醫療產業的格局,醫療體系的數位轉型正在重塑醫療模式與價值。也就是說,大健康是更廣泛的數位健康體系,它不僅提供經濟上的保障,更能透過各種功能,幫助民眾更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產業案例, 觀點 生成式AI加速金融業變革 信任依舊是最大挑戰 近來金融業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幾個面向:人才培育不足、風險控管困難,以及導入成本偏高;值得注意的是,治理與問責機制仍是金融業的核心挑戰。除了內部組織架構外,調查發現仍有三成以上的金融機構會將AI導入工作委外,使得外包廠商也成為治理體系的一環。如何確保隱私與客戶權益、公平競爭、透明性與可解釋性,逐漸成為業界最受關注的議題。
產業案例, 人才培育, 觀點 台灣智慧製造關鍵字:人才、流程、跨部門協作 製造業導入 AI 的一大挑戰,來自於員工對於AI的焦慮感 。例如傳統的電焊與組裝工人與新世代的 AI 工程師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雙方語言不通,甚至會產生「這是要監督我、操控我」的抗拒心理 。
智慧醫療, 產業案例, 人物訪談, 觀點 公私協力 打造智慧醫療資料治理架構 從兩種不同資料治理路徑可以看出,一個具公信力的諮詢單位是不可或缺的。唯有透過良好的對話機制,讓相關數據獲得社會共識與公信力認證,才能實現醫療數據治理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