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此標籤共有 399 篇文章

迎接人機協作的新工作時代
精選書單, 觀點

迎接人機協作的新工作時代

「機器人何時會搶走我們的工作?」這是當代最普遍的焦慮。然而,在「機器人之母」、麻省理工學院(MIT)AI實驗室主任丹妮拉.羅斯(Daniela Rus)的眼中,這是一個錯誤的提問。她從童年幻想能讓自己灌籃的機器球鞋,到今日引領全球的尖端研究,始終抱持著一個核心信念:機器人革命的真諦,不是取代人類,而是「賦予我們超能力」。

  • AIF Editor
導入生成式 AI 第一步該做什麼?三步驟策略 找出適用場景
精選書單, 觀點

導入生成式 AI 第一步該做什麼?三步驟策略 找出適用場景

生成式 AI 正加速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台灣企業雖已普遍接觸並試用各類 AI 工具,但如何將其由試驗階段推進至驅動轉型的核心動能,仍是管理階層面臨的重要課題。而且儘管生成式 AI 帶來效率與創新的潛力,但其本身也伴隨著邏輯錯誤、事實偏差等問題,是很多企業進入AI落地的主要障礙。

  • AIF Editor
借鏡小國的智慧:台灣如何在多變世界中尋求生存與發展之道
精選書單, 觀點

借鏡小國的智慧:台灣如何在多變世界中尋求生存與發展之道

面對全球局勢日益多極化、大國競爭白熱化,台灣作為一個長期直接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壓力的小國,生存與發展的道路更顯艱鉅。《十個小國的智慧》一書作者,亞美尼亞前總統阿曼.薩奇席恩,身兼科學家、企業家、外交官與國家元首,以親身經歷與深刻觀察,描繪亞洲、歐洲與非洲等十個「小國」如何在亂世中突圍。

  • AIF Editor
未來十年 AI 經濟潛力巨大?諾貝爾經濟學家:必須先達成兩大關鍵
總體經濟, 觀點

未來十年 AI 經濟潛力巨大?諾貝爾經濟學家:必須先達成兩大關鍵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多家國際經濟機構紛紛預測,人工智慧將深刻影響全球就業市場與經濟結構,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應用經濟學教授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在其新近發表的論文《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中對 AI 在未來 10 年內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給出較為保守的估計。他認為,當前AI的發展路徑尚未充分發揮其潛力,並建議應重新調整應用方向,讓人工智慧真正促進更廣泛的社會與經濟福祉。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