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盟「AI 行動計畫」思考國家級戰略

4月9日,歐盟執委會正式發佈「人工智慧大陸行動計畫」(下稱「行動計畫」,AI Continent Action Plan),希望透過五大核心支柱(Five Key Pilars),大幅推進歐盟的AI創新實力。行動計畫似乎正好呼應今年2月在法國巴黎AI行動高峰會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宣示:全球AI競賽才剛剛開始,領導者尚未出爐,而歐盟將盡其所能,確保歐盟能夠角逐全球AI領導者的地位。

行動計畫圍繞五大核心支柱:

  1. AI基礎設施:透過InvestAI,建置最多5座「AI超級工廠」(Gigafactories),並強化「AI工廠」網絡。推動《雲端與AI發展法案》(Cloud and AI Development Act),促進民間投資,目標5年內擴充數據中心容量提升3倍。
  2. 高品質數據:於13座AI工廠設立「數據實驗室」(Data Labs)並啟動「數據統一策略」(Data Union Strategy)。
  3. 產業AI化:推動AI應用在企業端落地,未來數月內推出「應用AI策略」(Apply AI Strategy。
  4. AI人才:全球AI人才招募與AI人才培育,例如推動國際人才庫(Talent Pool)、瑪麗居禮行動計畫(MSCA Choose Europe)、AI技能學院獎學金等。
  5. 法規簡化:啟動「AI法案服務台」(AI Act Service Desk)協助企業了解《AI基本法》,合規導入AI。

歐盟執委會推出行動計畫,並不是突如其來、無中生有就宣布要大方投資。行動計畫的推出,是經過歐盟多年的摸索與嘗試,從AI倡議、AI基本法、競爭力指南、到InvestAI等,行動計畫更多是將過去的嘗試集大成,而這也正是這項計畫引起我們重視,且值得我們深思的原因。

歐盟的AI探索之路

歐盟在AI領域的探索,是延續多年的政策規劃與戰略部署。早在2018年4月,歐盟就推出首份全面性的「AI戰略」(AI for Europe),提出數據、技能培育、技術應用與投資的路徑,並初步探討監管的必要性。這份戰略也啟動了歐盟內部協調的AI計畫(Coordinated Plan on AI),至2021年進行修訂,持續做為歐盟與成員國間推動AI政策行動的核心框架。

2020年2月,歐盟執委會發佈的「AI白皮書」進一步明確了歐盟對AI發展的整體願景,提出要建立一個兼具卓越(ecosystem of excellence)與信任(ecosystem of trust)的AI生態體系:前者著眼於培育新創、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訓,後者則成為2024年推出的「AI基本法」(AI Act)的基礎。

歐盟執委會在2024年1月推出了「AI創新政策套案」(AI Innovation Package)。「套案」聚焦於支持新創與中小企業(SMEs),透過提供資金、算力及數據資源,加速可靠的生成式AI落地。「套案」同時也首次提出建立「AI工廠」(AI Factories)的概念,打造歐盟境內多個AI生態系統,成為此次《AI大陸行動計畫》的核心元素。而在今年年初歐盟發佈的競爭力指南(Competitiveness Compass),也提到了包括「AI工廠」的概念、產業AI化計畫(Apply AI Strategy)等,本次行動計劃中所提出的概念。

歐盟在AI領域的探索,反映出歐盟在推動AI政策上的持續性與連貫性。

當然,其中也並非沒有失敗的案例。歐盟執委會在今年2月宣布撤回2022年提出的「人工智慧責任指令」(AI Liability Directive),以回應科技業界對該法案的抵制。這正是政府在面對新科技時所需要承受的風險。

行動計畫能夠讓歐盟成為全球AI領導者嗎?

行動計畫的五大核心支柱所涵蓋的內容實際上相當廣泛:前兩個支柱是有關於硬體投資(AI基礎設施與數據中心建置)、中間兩個支柱是有關軟體投資(產業化AI與AI人才培育)、最後一個支柱則是法規架構。計畫的設計,反映出的是歐盟對於自身挑戰的認知。

然而如前所述,這並不是歐盟第一次針對AI的發展提出戰略規劃,從結果來看,過去幾年的規劃似乎並未為歐盟帶來顯著的成效。而這次的行動計畫,真的會帶領歐盟走向其宏大的目標嗎?

歐洲智庫EPC指出,前兩項針對硬體的投資計畫中,僅約10%的200億歐元為新資金,其他九成依賴既有數位基金與PPP模式,恐難支撐宏大的基礎建設與技術創新需求。而中間兩項針對軟體的投資,雖然涵蓋了推動「應用AI策略」(Apply AI Strategy)、改造歐洲數位創新中心(EDIHs)為「AI體驗中心」,並加強人才培養計畫等,看似全面的措施,但面對當前歐洲AI技能缺口的廣度與深度,這些措施仍可能無法真正彌補結構性的人才斷層。

美國智庫CSIS同樣對歐盟的資源與落實能力表示懷疑。計畫提出建置AI超級工廠與強化數據中心,但執行時程長、實際成效仍有不確定性。針對人才缺口的對策雖多元,包括設立AI技能學院與推動人才回流,但是否足以真正彌補歐洲在AI領域的人才競爭劣勢,仍需時間驗證。

到底如何發展AI國家戰略,是全球所有主要國家都在面對的大哉問。歐盟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參考:第一步必須是建立對自身挑戰的認知。

歐盟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成為全球的AI領導者。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歐盟首先是了解自身所面對的挑戰:例如歐盟的算力與數據中心不足、AI人才缺失、企業導入AI緩慢、業界對監管鬆綁的需求。而僅僅是盤出自身的挑戰,歐盟就花了非常多年的時間。

所以這份行動計畫的推出並不是偶然,這份行動計畫,是歐盟對於自身挑戰的回應。至於究竟將帶領歐盟走向何方,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參考資料:
https://www.csis.org/analysis/eu-ai-continent-action-plan
https://www.epc.eu/en/publications/A-first-look-at-the-EUs-AI-Continent-Action-Plan~64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