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未來 用AI描繪即將到來的2025

是否曾經想過,2025 年的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無人駕駛計程車愈來愈普及,或是機器人已經負責工廠大半的產線工作?或者是......?AI 技術日新月異,許多創新已超乎原本的想像,也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甚至成為環境、社會、產業等重要議題的解決方案。

為此,電子時報 DIGITIMES 與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強強聯手,共同主辦首屆「AI 創新獎(AI Junior Awards)」,號召全台大專院校青年學子,以AI針對「未來」提出新想像、新解方。

AIF 執行長溫怡玲表示,人工智慧自 2017 年經歷爆發期,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隨處可見,但是到了 2022 年,逐漸回歸理性,產業所看重的已經不再是絢麗的科技展示,而是能夠實際應用落地的可能性。「What’s Next?」AI 的下一步是什麼?是許多人正在追問與想像的問題。Covid-19 擾亂了世界原有的秩序,國際間的交流不再容易,日常工作習慣被迫改變與轉型;此外,隨著 2050 年淨零碳排大限將到,各個企業無不繃緊神經,如何用科技的方法達到減碳、零碳的目標,是必須正視的議題。究竟未來的「新常態」會是什麼樣貌?

「台灣需要發展出可以定義未來的能力,」溫怡玲提到,台灣的製造代工能力世界頂尖,但這也讓我們過於專注在單一個點,反而看不到全貌,這也限制了突破創新的能力。因此,台灣需要找到、培養可以「想像未來」的人才。2022 年 AI 創新獎以「用 AI 探索 2025 年的未來世界」為主題,希望透過大專院校學生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以 AI 為出發點,開啟對未來的想像,提出對產業、環境、社會有實質幫助的 AI 解決方案。

為什麼選擇2025年作為競賽主題?溫怡玲認為,AI技術變化很快,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著眼於「看得到的未來」,執行起來會比較「有感」。另外,三年後的2025年,多數參與本次競賽的學生多已進入產業,正好作為解決方案驗證的最佳場域。

本次競賽邀請產業界、學術界領域專家擔任評審委員,陣容堅強,包含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臺北科技大學國際事務長范書愷、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副教授胡筱薇、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蔡宗翰等多位專家,為每支參賽隊伍把關,提供前沿、務實的觀點,與年輕世代共同探索三年後的AI世界。

首屆「AI創新獎(AI Junior Awards)」即日起開始報名,歡迎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不限科系、年級皆可組隊報名,總獎金高達40萬元,詳請請洽活動官網:https://bit.ly/3JAPw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