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的效益?傳統產業如何運用AI驅動ESG

企業ESG指標(E:環境保護,Environment)、S:社會責任,Social、G: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近來十分熱門的話題,從傳產到科技業,不論跨國公司或中小企業都紛紛將此納入公司政策中。而近年來被許多企業視為轉型工具的AI在這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呢?

Chimes AI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近年來與許多傳統企業,如台塑、台電合作,透過科技的破壞性創新,提供低門檻的AI for ESG 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節能減碳、工安環保、循環經濟等應用場景上,實踐企業永續發展。

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實現企業ESG目標?

謝宗震表示,目前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應用包括智慧監控的協助,例如即時監控能源的使用,有條件的進行控制,包括報表管理、警報事件的管理。如果再往下展開的話,又能分成幾大類,包括能源管理的應用,如用電統計與 KPI 管理、契約容量最佳化,再從用電轉換成碳盤查與碳排統計。知道能源管理之後,在廠務端會有對應的節能,在基於與生產品質、良率或可靠度足夠的情況下,延伸至加熱系統節能優化控制、空調水系統最佳化控制,以及空壓系統或廢水處理效能的優化。

另外,廠內設備運轉的可靠度能否持續運轉,包括轉動設備剩餘壽命預測、冰機設備異常診斷、空調水系統效能診斷、SPC 統計管制等預防保養。在製程優化可延伸的應用包括製程配方模擬優化、產品製程異常監測、製程最佳及時控制及製程最佳節能操作。

企業如何借用新創提供的服務解決難題?

謝宗震說,傳統上AI應用開發流程從資料採集、資料的匯入與整理、分析建模、應用部署到上線。模型上線後,隨著應用產品不同會有不同的使用者介面,當設備的操作參數需要更動時,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動控制或手動控制進行調整,最後得到節能效益或設備剩餘壽命的預警。但是,一旦設備更換,生產參數改變了,原本的模型可能失效,整個建模的流程就需再重新操作一遍。為此,Chimes AI希望能透過友善的圖形介面,幫助製造業者打造自己的No-Code AI平台,讓營運團隊能有效地將模型複製、擴散,提供足夠的支援。

台灣石化業龍頭台塑企業是Chimes AI長期合作的客戶,近年來也持續研究創新觀念,運用新科技與工具,全力推動數位化轉型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延伸閱讀:高耗能石化廠 如何透過AI推動產業永續?

台塑保養中心組長鄭琦聰表示,傳統的監控系統設備是已出現明顯異常徵兆才發出警訊,但實際作業上不能等到設備故障了再來處理,這個做法已不符合產業需求,因此需要發展出極早期設備預診系統。另一方面,各單位的保養人員需要負責的設備數量很大且不同廠牌的型式不同,規劃與執行都是繁重的任務,更缺乏相對應人才與技術。系統初期團隊也曾自行發展的AI模型,但因為面臨缺乏維運整合介面及有效率管理機制,導致模型偏差時無法適時迭代更新。

原本這些AI模型的開發是分屬於不同的團隊,因此想要引進MLOps,讓各團隊成員可以在同一個介面上有效溝通,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所有AI應用模型,能像工廠的生產作業流程一樣快速生產。

鄭琦聰認為,導入前後最主要的差異是,以往模型必須由具有程式背景的專人負責,在模型調校難以平行展開;導入後則是由各製程廠設備維護專人負責,由設備第一線的保養工程師,運用專業背景知識建立AI模型,不僅易於平行推展且全域性適用。而對部門主管來說,平台提供完整設備保養資訊,因此能有效與製程及保養部門合作與溝通。而原本主要負責模型開發的工程師,則能更專注於技術開發中,讓不同專業領域者能充分合作。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導入相關平台後,謝宗震認為,未來AI產業應用將會朝兩個面向發展:

第一是追求卓越:類似台塑這樣的典範案例,之後將能進行更深入資料分析推論,擁有更精進的算法與更完善的決斷。第二則是遍地開花,朝向更快速的導入、更靈活的拓展,並提供更高效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