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軟體與平台定義未來,信任生態系統與環境建構將是發展關鍵

上月18日,在鴻海號召MIH平台成軍週年之際,首款MIH平台電動車旋即在鴻海科技日登場,引發國內外矚目。從傳統汽車到電動車、單打獨鬥到聯盟造車,除了移動工具,包括娛樂、金融、健身、健康照護等行為或服務模式都將和之前不同,我們正處在一個典範轉移與數位轉型的時代,軟體跟平台的發展將定義未來的產業跟社會的形態,新的生態系正在組成,新的標準也在形成,邁向數位化經濟的未來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早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Nokia曾經是全球手機市場的霸主,但是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從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到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究竟哪些東西被改變了?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常務董事詹婷怡指出,因為通訊的變革,帶來數位匯流環境加速的變化。詹婷怡說,台灣的行動通訊用戶數滲透率幾年前早已超過120%以上,數據傳輸量更一直高居全世界前幾名,顯示台灣人非常習慣以移動式的方法,接取各式各樣的服務或觀看多元的內容。除此之外,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也增加了聯網的普及率。

隨著4G上網逐漸融入民眾的生活中,預估全球5G用戶於2025年將達26億,佔全球行動通信用戶29%。詹婷怡認為,未來5G和IOT應用所帶動的是一個更大的場域,5G將會成為所有不同產業的創新的大平台。各種醫療、零售、能源,工業、農業、媒體等都將串聯在一起,資料也會在這上面流通,加上各種資訊技術帶來的強大的儲存及運算等能力,及人工智慧等發展,是真正為各行各業帶來數位轉型的驅動力,並型塑數位經濟的新樣貌,甚至已宣告Metaverse 時代的來臨。

Digital Everywhere!智慧連結是數位轉型的基礎

「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是一個以更智慧的連結(inteligent connectivity)而發展的數位化網路生態環境,而這正是數位轉型的基礎。」詹婷怡直言,談數位轉型如果不談數據那就是空談,同時,打造信任(Trust)的環境更是智慧連結的重要前提,從網路治理的概念來分析,有不同的層次內涵的信任議題,必須要有層次的、有系統地去把這個議題做一個爬梳,並建立相關的配套。

由軟體跟平台來定義產業跟社會的型態,以網路為基礎,透過以下這張圖可以看出匯流層級化的架構與網路治理的關係(原始資料來源:ICANN)。

詹婷怡指出,網路治理的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最底層的基礎網路建設,包含了關鍵基礎設施,如固網等陸纜、無線通訊、海纜、衛星通訊等,以往這些設施各自發展,現在因資通訊技術及寬頻匯流融合,各式各樣網路服務的出現已串聯在一起。

網路架構的第二層為邏輯層,這一層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甚至是完全不熟悉的,涵蓋了網域名稱(domain name)、IP位址、網際網路協定等,自網際網路成立之初1969年美國開始的ARPANET計畫、1973 年 Internet 首度連往美國以外地區,1974年TCP/IP 通訊協定的提出解決了跨越不同電腦系統連接的問題、1983年域名概念被提出、再到由IANA的運作移轉到建立一個全球化的非營利性、非政治性私有機構ICANN,每一個節點上的網路營運者都盡全力把封包送出;受到關注的有各式各樣連網安全與韌性及資安議題,甚至發展到近年來被熱門討論的網路主權、科技主權、及數位主權等;我們必須經由邏輯層來了解網際網路運作本質及基本原理。

網路架構的最上層是我們日常使用網路所從事的社會經濟行為並擴展到國家施政行為,包含了共通性的服務接取、數位經濟的基本機制,如智慧財產權、加密、支付工具、兒少保護、言論自由等相關議題與機制,以及各種不同領域的內容應用跟服務。也就是說,未來的網路層級架構會從基礎網路層、邏輯層及上面所搭載的各式各樣的經濟社會行為活動形成。

「Digital is technology, but digital is also transformation of how you work, how you make decision, how you interact with others.Every company is a digital.」詹婷怡說,今天我們可以看到digital everywhere,這並不是特定的一種行為而是一個思維,所以從寬頻網路帶動的資訊社會,走到數位經濟的資料驅動,真正的數位轉型就是融入新經濟的型態並帶來價值典範轉移。她認為,從傳統的燃油車到電動車或是新能源車,甚至到未來的自駕車,其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轉型,因為它創造了新的模式與價值。

詹婷怡以電動車為例,由於歐盟、美國都宣布從2025到2040年要陸續禁用燃油車,加速了電動化的近程,也帶動了生態系的形成,包括充電樁、充電管理設備、金流機制,這裡頭包括了許多安全、信任與規範相關的事情,如果法規沒有辦法配合上來,即使技術可以做到,也將會碰到障礙。

她說明,以電動車為基礎再往自駕車發展,一輛自駕車的構成包含了智慧感知跟控制兩大系統,如果要普及化,還必須要再加上車聯網環境,讓車子跟車子可以溝通,或是跟交通號誌跟管理系統控制中心相連。智慧感知設備中包含了很多感測器(sensor)定位,還有攝影圖像感測紅外線的裝置編碼等等,甚至定位的系統。已經完全改變傳統汽車封閉式的產業,並大量運用車用電子,從這裏可以看到生態系統結構性的改變,透過平台的應用加上價值創造以及供應鏈重組,同時創新應用的整合。

此外,還有測試驗證及國際接軌等問題,詹婷怡認為,當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逐步發展到形成的過程,標準的發展、測試驗證及國際和在地規範的調適,是其中的關鍵;所謂的規範可能更多元,手段也不同,需要更多面向的探討。因為生態系有不同的面貌,參與者背景更多元,涉及的行為態樣也不同,在這樣的一個生態系統裡面,牽涉到非常多的政策還有跨部會的合作。最後會發現,其實技術不是最大的問題。

當資料都上了雲端,資安即是國安

「信任是數位經濟的基礎,」詹婷怡認為,未來的層級化的網路治理架構及各領域生態圈,以Data為核心,信任就是最重要的發展關鍵,尤其在全球加速數位轉型態勢下,資安威脅的演化速度更快速更加鉅,各產業皆面臨多重的業務挑戰與資安風險。

當時我們提出「資安即國安」的口號與政策時,意味著要打造安全可信賴數位國家的決心。詹婷怡表示,規劃的工作包括應變的防護措施以及平常的防護演練,藉由資安防護機制、資安分析管理平台,資安網路實驗平台、資安檢測技術規範、資安實驗室建構資通安全環境,這是在基礎網路層的防護。

「資安不可能提供解決方案就做到100%,只能降低與分散風險,」詹婷怡說,安全信任的層級還包括了網路治理架構中的邏輯層及更上面的社會經濟行為等,因此說到資安,也必須有層級化的概念,內涵是非常多元的。加密技術、網路戰、網路犯罪、網路恐怖主義、身份識別、隱私、資料保護等議題,與信任環境的建構息息相關;她提醒:「未來跟安全有關係的議題,都不是單點的。」既然我們的環境已經是個生態系統,我們的安全與信任的問題也要用生態系的概念來看,絕對是環環相扣的。

用舊的方法到不了新的地方,要改變的是思維

從AI的技術與應用層面來看,可以分別由基礎設施、連網設備、電腦能力、創新及應用、資料及演算法等不同層級分析。 每個層級會產生的信任及安全問題也不一樣;從信任的角度來看,則包含了Cybersecurity、Data Protection&provacy、online safety&Fundamental Rights、Accountability &Liability、Ethic & 甚至SDGs等議題,那麼該如何較有系統地建構一個信任的環境呢?

詹婷怡提出「Ecosystem of Trust」的概念,如果我們在形成新的生態系統能夠關注到適應網際網路本質及因應網路治理架構的具有層次的問題意識,那麼回應的解決方案也是能夠針對問題,甚至能對整個監管的架構也會有所幫助,而不是用傳統的模式來規範新經濟的型態與生態圈。她表示,Ecosystem of Trust 的發展連結5G與AI智慧環境各層面技術應用及前瞻規範架構思考,賦能、彈性、透明與課責、多方治理模式及適當的規範等將是發展的關鍵。

「我們在看新的生態系的時候不是只有技術,」詹婷怡提醒,技術的有效應用固然重要,但是它帶來的是數位轉型的翻轉及營運模式的創新,會對社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信任網路環境的建構,用舊的方法到不了新的地方,「要改變的其實不是科技,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