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真實場景,找到下世代永續的新遊戲規則

無論是否注意到或採取因應行動,AI 技術的發展與 ESG 新規範的陸續出現,帶來了產業典範轉移,使得企業經營管理或人才定義,此刻就面臨全新的挑戰。如何從概念落實為執行方案?大學裡的教學如何培養下個世代面對新遊戲規則的挑戰,是台灣許多大學正積極投入的領域。

成大未來智慧工場近兩年就在這樣的挑戰下,嘗試新的方式,結合產業、教學、永續以及國際化,先是在日本飛驒完成負碳建築的模型;以及與泰國合作,共同研究糧食危機與有機農業平衡的可能性。

如何成為 ESG 人才?你認為自己能帶來改變嗎?

第一個面對的問題是,原本以為完美的計畫在落地時,會在現實中遇到哪些考驗與挑戰?

未來智慧工場執行長蔡妤珮認為,成為 ESG 人才的最根本問題在於,是否認為自己有能力帶來改變?例如原本學生團隊在日本飛驒進行木造房屋設計研究,拆解設計圖並計算房屋建造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確定建造過程中不僅沒有排放二氧化碳,這還能形成10公噸的負碳後,團隊成員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了。

但奠基在這個計算基礎下,當地團隊接手後,開始思考下一步是將過程整理成方法論,後續當建築業願意進行減碳建築時,有具體的方法可以依循,或可能從中衍伸出新的商業模式。

「以前的想法都是覺得有遊戲規則,我們就進去跟著玩;但是,我們要找的是誰能夠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讓我們所做的設計方法成為下個世代的新遊戲規則。」蔡妤珮說,這才是改變的開始。

蔡妤珮認為,永續人才的培訓最重要的是,對於事物本質的思考。很多時候我們是已經看到結果,才去想這些結果還能如何應用發展,但如果將看事情的維度稍微轉向,無論是往上探詢或往下延伸思考事情的本質。當常是在維度轉換後,視角被改變了,就會在某些環節找到創新的關鍵點。

從真實世界找出改變真正的動機

受到印度停止稻米出口影響,糧食缺乏的問題也衝擊了泰國行之有年的有機栽作方式,因為大家突然意識到,在糧食價格不斷飆漲的狀況下,自然農耕並無法帶來大量收成與金錢回報。今年5月,成大智慧工場也和泰國的設計與創意中心合作,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理解整個食物供應鏈的形成。蔡妤珮說,這個經驗除了要面對困難的異地思考,更讓他們發現,如果用世界公民的角度來為自己定位,學生們原先的看法對世界上某些地方的人來說,可能是完全不可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其他人似乎都沒有關係。

蔡妤珮說,當學生們到泰國體驗最原始的農法時,只要遵循原始的方法,就沒有化學的問題。但當投入密集人力,回歸原始但回報有限時,在農田裡一起工作的台灣和泰國學生們也開始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灑農藥、用肥料不是可以省下很多力氣?於是才開始思考,有機耕作對於農民究竟有什麼意義與誘因?

甚至也發現當地的泰國同學,對於自己國家的議題並不關注,因為這些都是日常。也就是這個時候,同學才開始進行反思,是不是也覺得台灣的這些議題不重要?

她說,如果沒有身歷其境,深刻感受到責任,以及思考誰要去創造改變的話,不會意識到要當一個世界公民這麼困難。

蔡妤珮提到,許多人會問 AI 時代要怎麼培養人才?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多接觸真實世界,以及擁有真實的內在動機。人,才是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動力。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走進真實場景,找到下一代永續的新遊戲規則 一 ft. 成大未來智慧工場執行長蔡妤珮珮